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20世紀秘密結社及其權力(49)能源武器化


現在,歷史又再一次重演,德國以及西方世界的其它國家正深陷國際銀行家策劃好的能源危機之中。

 

舉例來說,1974年的原油價格盤旋就是因為歐佩克組織的石油禁運所致,而這一切又源自於國際銀行家和阿拉伯的歐佩克領導人私下達成的協議。道理很簡單,因為油價上漲,阿拉伯人大發一筆,至於汽車司機——也就是買方也別無他法——跨國石油公司則樂見其成。這些跨國石油公司包括里奇菲爾德、殼牌、美孚、埃克森...這些公司也都和大通曼哈頓銀行(洛克菲勒)有關。

 

大通曼哈頓銀行回過頭來又與歐佩克的領導人達成協議,分配後者藉由提高油價後賺取的一部分利潤,從1974年起,為期三十年,大通曼哈頓銀行就分到了7%的利潤。依據這些資本,巨額貸款被貸給像是墨西哥,巴西還有阿根廷這些所謂的第三世界國家。然後,這些國家又得償還非常高額的利息。

 

為了償還這些他們根本沒錢還的利息,這些國家只能任由銀行不斷增加自己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不得不任憑國際銀行家發落,因為國際銀行家隨時能另立山頭。

 

國際銀行家從禁運獲利的方式主要有幾種。第一種就是利用歐佩克國家,還有與銀行緊密相連的石油公司的收益,然後這筆人情向它們施加影響。想當然,媒體會把所有責任都怪到阿拉伯人頭上,反倒對真正的幕後黑手,也就是那些與阿拉伯產油國家合作的國際銀行家的名字噤若寒蟬。

 

幸運的是,還是有像美國的《聚光燈報》或德國《新團結報》這些相對獨立的報紙,至少它們比其它媒體還更願意曝光光明會的所作所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