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眾目睽睽之下:外星人控制人類的秘密計畫-導言

https://www.amazon.com/Walking-Among-Us-Control-Humanity/dp/1511304359#customerReviews


 Walking Among Us
《眾目睽睽之下》

The Alien Plan to Control Humanity
外星人控制人類的秘密計畫
 

David M. Jacobs
大衛・雅各布斯




獻給艾琳(Irene),我的妻子、我最好的夥伴、我的顧問與常識的化身。



• • •



致謝


本書的出版承蒙了許多人的襄助。


卡洛琳・朗戈(Carolyn Longo)二十多年來一直任勞任怨地負責抄寫大部分的催眠錄音內容,她說她從未厭倦過這份工作。


我的妻子艾琳編輯了這本書的初稿,並一如既往提供了她寶貴的意見。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的大兒子埃文・雅各布斯(Evan S. Jacobs)不僅對我的文筆,還對我的理論提出了非常有參考價值的批評與建議。勞蕾爾・特魯凡博士(Dr. Laurel Trufant)完成了最後的編輯工作。她在校稿方面的專業實在無與倫比。


我的小兒子亞歷山大・雅各布斯(Alexander W. Jacobs)給予了我最需要的鼓勵。楊海智教授(Young-hae Chi)提供了不少珍貴的意見,從而使這本書更加易讀。萊絲莉・琪恩(Leslie Kean)、唐・唐德里教授(Don Donderi)、羅納德・韋斯特魯姆教授(Ronald Westrum)也都在聽完我的理論後給了我很多鼓勵。


我的作家經紀人麗莎・哈根(Lisa Hagan)為我找到了這個機會。紅輪韋瑟出版社(Red Wheel Weiser)的副總葛雷格・布蘭登伯格(Greg Brandenburgh)也抓住了這個機會,答應發行這本極不尋常的書。我非常感謝他們的努力。


我要感謝過往研究外星人綁架事件的前輩們,例如里歐・史普林克教授(Leo Sprinkle)、詹姆斯・哈德教授(James Harder)、理查德・海恩斯博士(Dr. Richard Haines)、安・德魯菲爾(Ann Druffel)、卡菈・特納教授(Karla Turner)以及其他許多人,他們的研究證明了確實有一些不對勁的事情正在發生,外星人綁架事件值得人們更嚴肅地關注。約翰・梅克教授(John Mack)則為這一邊緣現象的研究貢獻了智慧與聲望。


羅傑・萊爾博士(Dr. Roger Leir)在研究外星人綁架事件的物理性質這方面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催眠師伊馮娜・史密斯(Yvonne Smith)、約翰・卡彭特(John S. Carpenter)、傑德・特恩布爾(Jed Turnbull)、凱瑟琳・馬登(Kathleen Marden)等人即使飽受嘲笑,卻依然義無反顧地投入於對外星人綁架事件的研究。所有嚴肅的綁架現象研究人員都希望自己在研究這些現象的同時能夠幫助到那些被綁架的受害者。我必須向那些願意與我合作、分享他們親身經歷的被綁架者表達最誠摯的感謝。他們是真正的英雄,允許我這個外人闖入他們的私生活;他們每個人都擁有驚人的勇氣與決心,尤其是“貝茜”,她容忍我走進她的生活,遠遠超出了大多數人所能承受的程度。


當然,幸虧有我親愛的朋友巴德・霍普金斯(Budd Hopkins),這些對外星人綁架事件的研究才得以可能。



• • •



導言:背景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在一次催眠回溯中,伯納德・戴維斯(Bernard Davis)向我講述了一個荒唐不已的故事。他說他和好友艾瑞克(Eric)一起去看了巴爾的摩金鶯隊的棒球比賽,然而,伯納德卻對這位艾瑞克的一切都一無所知。他不知道這個人姓什麼、來自哪裡、住在哪裡、從事什麼工作,甚至不知道自己當初是怎麼認識他。可是,他和艾瑞克已經做了十七年的朋友了。伯納德還給我看了一張艾瑞克在1995年拍攝的照片——他看上去就只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普通男性,正和伯納德一起坐在一艘巴西漁船上。


多年後,不止一位被綁架者告訴我,他們也有像艾瑞克這樣的“特殊朋友”,這些人與他們往往在童年時期就已經認識,並經常乘著不明飛行物(UFO)或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來到地球上拜訪他們(註1)。但伯納德與艾瑞克的關係卻有所不同。他們不只會一起坐船或私下見面,甚至還在公共場合度過了不少美好的時光。他們經常相約在餐廳吃飯、開車出去玩、在伯納德出差去不同國家的時候偶遇,兩人甚至會一起去觀光。他們會坐下來促膝長談彼此在人類社會中的生活。唯一的問題是,艾瑞克是一個混血兒——外星人與人類的混血兒。


就在幾年前,我還會將伯納德的棒球故事斥為潛意識幻想出來的無稽之談。畢竟我過往在研究外星人綁架事件時從未聽過這種人類/外星混種人公開互動的故事。但自從認識伯納德之後,我又陸陸續續從其他被綁架者那裡聽到了更多他們與外星混種人互動的故事。這些人分享了一些前所未有、令人震驚的內容。他們不僅在UFO上與外星人和成年期的外星混種人交流;他們甚至也接觸過青春期晚期與青年期的外星混種人,而這些混種人都只有一個目的——融入人類社會。有些被綁架者有自己的“艾瑞克”。伯納德與艾瑞克一起去看棒球比賽的故事實際上並不是孤例。我的研究發現,今天的地球上其實已經有著大量的外星混種人。


本書將娓娓道來我是如何得出這個看似荒誕不經的結論。它實際上是建立在我以前出版過的其它本書,以及我在UFO與外星人綁架領域五十多年來的研究心血上。為了方便理解本書的內容,可以先簡要回顧一下我一路以來的研究與過往的幾部作品,我已將它們列出在附錄中。


本書試圖說明外星混種人是如何融入人類社會,以及他們採取了什麼策略來實現這個目標。這些總結是基於對十四名被綁架者的訪談——他們只是我多年來調查過的總計一千一百五十個個案中的冰山一角——從他們提供的證詞中,我得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


隨著我的認知被不斷顛覆,我對外星混種人問題的思考也在不斷改變。現在我已足夠瞭解他們是何方神聖又在做些什麼。遺憾的是,我仍未搞清楚他們這麼做的真正原因——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依然懸而未決。我在本書的最後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猜測。但這個“為什麼”無疑仍將是外星人綁架與UFO研究中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未解之謎。


在本書中,我將探討一些我們目前已知、從前未知的關於外星人綁架現象的知識。第一章討論了被綁架者的證詞以及我們是如何研究他們的經歷。第二章重新定義了綁架行為、被綁架者都是什麼人,並概述了他們在外星人的計畫中扮演什麼角色、外星人的目的還有綁架計畫至今的進展。第三章敘述了那些最終要進入人類社會的外星混種人在飛船上接受的培訓與評估。第四章描述了年紀較大的外星混種人接受的培訓與評估。第五章詳細介紹了外星混種人如何造訪被綁架者的住家,以學習適應人類的生活。第六章講述了被綁架者如何幫助外星混種人搬進他們的公寓,並訓練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過好生活。第七章介紹了外星混種人在適應過程中遭遇的各種問題。第八章描述了外星混種人怎麼學習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第九章解釋了被綁架者如何接受訓練去從事外星人的工作,這給了我們一個瞥見未來的機會。第十章對外星人的目的進行了揣測,歷史學家一般不會使用像“可以”、“將會”、“應該”、“可能”、“也許”、“估計”這樣的措辭,但我在本書中將頻頻用上它們。


追根究底,這不是一本關於外星人綁架事件的書。本書要探討的是外星人的計畫與被綁架者在其中的角色。現在我對該計畫的研究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更加詳盡地披露它的真面目。儘管外星人本身依舊神秘,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卻並非無法理解。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浮出,我們的瞭解也會越來越深入。我希望本書能夠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