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外星人:天外來客或跨維度生命?

https://www.newdawnmagazine.com/articles/aliens-extra-terrestrial-or-trans-dimensional


BY JOHN L STEADMAN




外星人真的是來自其它星球的生物嗎?不明飛行物研究者、外星接觸者和被綁架者都相信他們是。這一假設背後是奠基於這樣一個理論,即外星太空人曾在遠古時代造訪過地球,在這裡建立殖民地並干預了人類的演化。由於這些傢伙來自我們之外的其它星球,或至少理論上是這樣,所以他們毫無疑問是外星人。


然而,幾乎沒有證據可以證實這一點。至今從未有一位不明飛行物研究者、外星接觸者或被綁架者能夠提供堅實的證據來證明外星人是天外來客的觀點。反之,證據似乎指向了另一種關於外星人真實身份的本體論猜想。這種觀點認為外星人其實是跨維度生命,他們居住在橫跨多元宇宙的無數層交疊維度中,因此他們既“身處”在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卻又不真正“屬於”這裡。


20世紀的偉大魔法實踐者阿萊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就透過他的親身實驗率先提出了這種觀點;事實上,他甚至認為外星人是人類解答生死之謎並變得超凡入聖的絕佳機會。同樣的,克勞利的弟子肯尼斯・格蘭特(Kenneth Grant),他擔任過東方聖殿騎士團(OTO)英國分部主席多年並著有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九卷《堤豐三部曲》(Typhonian Trilogies)系列,也主張外星人其實是跨維度生命。格蘭特走得比克勞利更遠,因為在他開始出道的時候,UFO熱潮正好處於升溫期(格蘭特創立的堤豐教〔Typhonian〕的新伊西斯聖堂〔New Isis Lodge〕最活躍的時間也是1955−1962年)。在研究過喬治・亞當斯基(George Adamski)、貝蒂&巴尼・希爾夫婦(Betty and Barney Hill)還有霍華德・門格爾(Howard Menger)等早期接觸者的案例後,格蘭特便開始著手嘗試要將被稱他之為“異法學”(ufologicks)的不明飛行物學與主流的神秘學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肯尼斯・格蘭特(1924−2011)


阿萊斯特・克勞利&蘭姆


阿萊斯特・克勞利(1875−1947)是一個詩人、登山家、冒險家和花花公子,他曾在20世紀初加入黃金黎明(Hermetic Order of the Golden Dawn)並取得了該組織大部分的學位,他在這段期間十分系統地學習了西方魔法的理論與實踐。當黃金黎明最終因為分裂而瓦解時,克勞利便索性出走開創了自己的魔法教團−銀星社(Argenteum Astrum)。後來,克勞利在1912年成為了英國東方聖殿騎士團的總大師,他在那裡根據密宗和雅茲迪傳統淬鍊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性魔法實踐方式。


阿萊斯克・克勞利(1875−1947)


克勞利將魔法定義為“憑藉意志引起變化的科學與藝術”。克勞利在這裡所說的“變化”是指心理和精神上的轉變,這需要通過運用心靈潛在的力量以及喚醒身體和大腦的關鍵中心,也就是俗稱的脈輪,所代表的心靈−性能量來實現。要想使“魔法”生效的必要初步步驟,可以這麼說,就是施法者必須與一個真正的外來實體建立聯繫,這個實體的存在與施法者自己的思想或身體都完全無關。克勞利發明了一個相當奇怪的術語−“神聖守護天使”(HGA)來稱呼這種實體,他形容與HGA的接觸是一種“充滿知識的交流”,這麼說似乎並未誇大。克勞利堅持任何施法者在想要利用靈體、元素精神、惡魔等實體(必須記住的是,這些實體都無法完全脫離施法者的思想而存在)的力量和能量之前,都必須先與HGA打交道。最後,克勞利還說,如果人類希望繼續進步,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必須學會與他或她自己的HGA進行接觸。克勞利寫道:


“我對宇宙的觀察使我相信,某種比我們所能想像的任何人類都還要更加強大的智慧與力量確實存在。它們並不一定需要依賴我們熟悉的大腦和神經結構;人類將來能否繼續進步,將取決於人們是否能夠與這些實體進行接觸。”


這是克勞利寫過最重要的一段話之一。克勞利對外星實體給出了三重定義:(1)外星人是真正意義上的“異形”,因為他們不需要像人類這樣的生理與大腦構造(2)外星人的智力和認知能力均優於人類;並且最重要的是(3)外星人在本質上是一種魔法生物、跨維度生命,而不是天外來客。最後這一點並沒有被克勞利明說出來,但他的意思還是很明顯。施法者可以通過魔法或神秘學方法召喚HGA來獲得知識與進行交流。這種實體可以透過魔法儀式召喚,無論那是屬於召靈(evocations)還是乞靈(invocations);它也可以透過星體投射或清明夢來召喚;或者是冥想和/或某種恍惚狀態。相形之下,這些方法不管哪一種都無法接觸到所謂的地外生命——要接觸他們,就必須在我們這同一個時空中進行面對面會見才行。


克勞利在他的一生中只接觸過一個這種性質的外星實體,其名為蘭姆(Lam)或埃華斯(Aiwaz)(有些神秘學學者主張這是兩個不同的實體,但克勞利顯然把它們當成同義詞在使用,因此我在本文中也將它們視為同一個實體)。克勞利相信蘭姆是其他外星人或“外來者”(outer-ones)派來的使者;蘭姆/埃華斯就是那個在1904年透過蘿絲・凱利(Rose Kelley)向克勞利口述《律法之書》(Book of the Law)內容的實體。克勞利後來在1915年末和1919年的美國與蘭姆有過直接接觸。克勞利甚至還在1919年紐約市格林威治村舉辦的展覽中為蘭姆畫了一幅肖像,與其它表現主義畫作一同展出。這幅畫之後被翻印在《春分》(The Equinox)的第三卷第一篇中(1972);肯尼斯・格蘭特的《魔法的復興》(The Magical Revival,1972和《超越時間迴圈》(Outside the Circles of Time,1980)也引用過這幅畫。蘭姆的身體十分矮小,只能看到他胸部以上的部分,並穿著一件粗糙的羊毛質感長袍。他眉毛和鼻樑上方的頭部非常高,呈現球狀且沒有頭髮;其長度足足是下方的兩倍。他寬闊的額頭上有一個微微的蘑菇雲形狀刻痕,整張臉在眉毛和下巴之間擰成一團;他的眼睛又窄又斜,瞳孔很小,鼻子細長,嘴巴幾乎只是一條縫。


蘭姆/埃華斯


當我們將蘭姆的形象與那些接觸者和被綁架者描述的外星人形象進行比較,會發現兩者具有驚人的相似性。根據報導,俗稱的小灰人通常身高三至四英尺、禿頭、腦袋細長,有一雙黑杏仁眼和宛如隙縫般的嘴巴。類似的還有小綠人,他們也是禿頭、腦袋細長、斜眼與隙縫嘴。目前甚至還有關於另外兩種同樣十分相似的小銀人的紀錄。很顯然,那些接觸者和被綁架者看到的就是出現在克勞利面前的那種實體。唯一的區別只是克勞利看到的實體既不是綠色、灰色也不是銀色。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外星人的形象幾乎都可以在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的科幻電影中找到原型——大腦袋、大眼睛、小綠人或小灰人——直到今天這些形象仍偶爾會出現在電視上的科幻影集和電影中。


恐怖電影學者、著有《怪物秀:恐怖文化史》(The Monster Show: A Cultural History of Horror,1993)的大衛・斯卡爾(David J Skal)對這種大頭大眼的刻板外星人形象提出了一種有趣的解釋。




“《外星人入侵》(Saucer Men,1957)提供了最誇張的大眼睛大腦袋形象:片中的外星人(由侏儒演員扮演)的頭部看上去就像一顆巨大的燈泡,他們的眼睛足足有棒球那麼大...這些生物沒有超強的身體機能,反而只有一副乾癟且萎縮的軀體。由於接收圖像與處理資訊被認為是未來最重要的能力,因此眼睛和大腦就成了人形生物中唯一有用的部分...這種眼球焦慮(ocular anxiety)與人格崩解(depersonalization)的現象也反映在了《萬眼怪物》(The Beast with a Million Eyes,1955)、《魔眼驚魂》(The Crawling Eye,1958)以及《獨眼巨人》(The Cyclops,1957)這些電影中。”


這對我們這個時代也非常適用,年輕的千禧一代沉迷於他們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彷彿那比他們的雙手還要重要,而各種社交與娛樂數據也透過手機源源不絕地灌輸到他們的頭腦裡。也許在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普及,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人開始出現斯卡爾所說的“眼球焦慮”和人格崩解的症狀。不過這說到底還是人類自己的問題。像蘭姆這樣的外星實體並不是因為資訊爆炸才導致他們必須有一顆大腦袋;他們擴充自己的腦容量純粹是為了更方便運用自己發達的心智與認知能力,儘管這是人為的改造,但它或許也是人類要走向下一階段未來的必經之路。


肯尼斯・格蘭特與異法學


克勞利過世後,他的弟子肯尼斯・格蘭特(1924−2011)從克勞利的繼承人卡爾・格默(Karl Germer)那裡獲得了許可,在英國設立一個新的OTO分部。被格蘭特命名為新伊西斯聖堂的這個團體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實現克勞利的遺願而生,後者在他生命中的最後兩年裡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了一個願景,他想要創立一個全新、重新改組的OTO,它的主要目標將不再是追求靈性啟蒙,而是該如何與外星實體進行接觸。


“過去精心設計的儀式與各地建立的會所將被一個由泰勒瑪能量場(Thelemic power-zones)所組成的流動、分布式網路給取代。這些能量場將形成一個鬆散的神秘學團體,它會利用蛇之力(Ophidian Current)來為人類意識與其它維度的居民的交流做好準備。”


格蘭特徹底貫徹了克勞利的宏願;他把他的“堤豐東方聖殿騎士團”(Typhonian OTO)拆分成一系列不同的單元,每個單元都由魔法師組成的小團體來負責運作。從前的會館現在會變成提供給客座的魔法師和表演藝術家使用的場所,按照先到先用的原則,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裡展示自己發明的儀式,偶爾也可以安排教派的成員與他們進行合作。


格蘭特本人也與克勞利一樣接觸過HGA。格蘭特的這個守護天使名叫奧賽克−埃華斯(Aossic-Aiwass),毫不令人意外的是他看起來與蘭姆非常相似。格蘭特在他的《堤豐三部曲》每一卷中都提供了豐富的插圖,其中展示了他在進行魔法實驗的過程中接觸過的不同外星實體,包括他在擔任新伊西斯聖堂的負責人的之前與之後。這些外星人長得都跟蘭姆很像。《外在之門》(Outer Gateways,1994)的插圖8展示了一個被稱作德莫德斯(Desmodus)的外星人;這是格蘭特親筆所繪。德莫德斯的臉只佔據了他整顆頭的下半部分;上半部是一個高凸的球根狀前額,上面浮現出一張詭異的小臉,它的兩眼還冒著煙。


德莫德斯


《超越淡紫之域》(Beyond the Mauve Zone,1999)的插圖29是一張外星祭司的肖像,同樣是格蘭特所畫〔根據格蘭特的說法,淡紫之域(Mauve Zone)是一個非常特殊且危險的維度,人們可以透過特定的意識狀態(例如深度睡眠)進入其中與跨維度生命進行交流,有點類似於蘇菲派的“意念世界”(imaginal)——譯註〕。就像奧賽克−埃華斯,這位祭司也有一顆球根狀的大腦袋,不過他的臉看起來要正常一點。這些例子清楚地顯示了,縈繞在格蘭特的魔法密室和他的想像世界中的外星實體,就跟無數接觸者與被綁架者看到的那些身材矮小、腦袋碩大的生物是同一種東西。


同樣的,格蘭特也接受克勞利的觀點,即外星人其實是一種跨維度生命。在《超越時間迴圈》(1980)中,格蘭特對天外來客/跨維度生命這種二分法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所謂的外層空間(外太空)實際上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內在世界,尤其是在涉及到外星實體的時候。這種觀點就像是把外星人從他們的金屬飛船中拉出,將他們變成了穿梭在不同維度之間的訪客。


“無論如何...來自外太空的入侵者這種觀念是有問題的;因為外太空很可能其實只是包含了心靈或主觀宇宙的內在世界的另一種形式。”


後來他在《外在之門》(1994)中又對外星人的本質進行了更深入的解說,格蘭特正確地指出,有很多案例是人們遇見了根本沒有血肉之軀的外星人,這是因為他們實際上是一種魔法生物。格蘭特認為外星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以太物質”(etheric)構成的,雖然他們並不完全算是星光體實體,但他們確實在構成上更接近星光體而不是物質體。格蘭特甚至將這一理論延伸到了外星飛船上。按照格蘭特的說法,這些飛船也是用以太物質製造的——它們基本上是星光體物質組成的外殼或膠囊,用以協助跨維度生命在物質層面實體化進行各種活動。


“這些被顯化出來的物質...似乎具有與星光體物質不完全相同的以太性質。這一假設可以由許多相關的目擊紀錄來佐證。這一類目擊事件在數量上遠遠超過那些UFO乘客以有血有肉的姿態現身的例子...這說明構成外星實體的物質比他們搭乘的交通工具要更精微,正如人的星光體比他的肉體要更精微,或者說密度更低。舉例來說,如果一個星光體實體要為自己製造一個以太外殼或膠囊,這有點類似於一種被稱作化身神(god-forms)的魔法技巧,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格蘭特創造了“ufologicks”(異法學)這個術語,它的唸法類似於“magicks”。他用晦澀難懂的口吻將ufologicks定義為“一種與數秘術(Gematria)以及從外在之域(Outside)衝擊地球的能量波有關的曼陀羅振動”,不過我們先不管這段哩西勒供三小的說明,其實它的含義相當簡單:異法學是(或將會是)一種嶄新的魔法系統,其主要的用途是設計可供施法者與蘭姆、奧賽克−埃華斯或德斯莫斯等外星實體接觸的儀式。


不幸的是,格蘭特在正式開始推廣這套體系之前就去世了。但他仍然留下了一些關於用來召喚蘭姆的速成儀式的筆記。格蘭特指示施法者必須凝視蘭姆的畫像,並將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眼睛。隨著注意力越來越集中,蘭姆的眼睛會逐漸開始放大,然後將你整個人吸進畫中,使你產生一種彷彿自己就身處在他的頭腦中的感覺。然後,格蘭特告訴我們,這時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分別是“向下”之路與“向上”之路。格蘭特並未細說選擇向上之路會發生什麼,倒是他對向下之路有非常詳細的說明。它的結果非常有意思,值得在這裡完整引述。


“如果選擇的是向下之路,你會在下墜的時候感受到一種空氣急速奔騰的感覺...當你走進蘭姆嘴下的黑暗隧道...那股深沉的漆黑將吞噬你的心靈,奔瀉的水流聲慢慢地蓋過了呼嘯的風聲...因為一隻章魚般的實體被喚醒了,牠的觸手就是蘭姆嘴下的隧道的不同岔路...最後它們將交匯在蘭姆的雙眼之間,在眉心輪的地方,一股火焰將往上噴射,在頭蓋骨上形成一團彷彿無邊無界、耀眼得令人睜不開眼的巨大光球。”


這個儀式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足以讓人想像要是格蘭特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就完成了他的魔法體系,那麼異法學的團體儀式會是個什麼模樣。


拉斐爾・泰拉(Raphael Terra)創作的藝術作品(esotericaartagency.com)


作為對未來的不明飛行物研究者的臨別贈言,格蘭特在他的最後一本書《超越淡紫之域》中有一段十分奇怪、以UFO為中心的關於世界創造的描述。格蘭特提到有一位外星太空人曾來到遠古時期、人類還未誕生之前的地球(具體時間不詳),他是一個怪異又孤僻的科學家。他在實驗室裡為努恩−伊西斯(Nu-Isis)女神建造了一個神龕,裡面有女神的雕像和在它面前永遠燃燒的聖火。這個雕像是用地球上沒有的金屬製成,她實際上是一個半金屬的、生體機械(biomechanoid)的女人,令人不禁聯想起瑞士藝術家H.G・吉格爾(H. R. Giger)創作的那些生體機械女異形。這個外星科學家用從元素實體、星光體實體身上提取的液體來餵養雕像。後來,實驗室因為一場大爆炸而毀滅,外星人不知道是死了還是逃回了他自己的維度。過了很久以後,一個活生生的人類女性從實驗室的廢墟中爬出來了,她誕生於那場大爆炸。她的名字叫勞拉(Lara),是那個生體機械雕像的女兒,格蘭特形容她是“科學家在他的實驗室裡所崇拜與哺育的那個形體的顯現”。隨著勞拉的誕生,地球上開始出現了人類。其中有些是勞拉本人的直系後裔,是她與地球男性生下的孩子。這些人具有與跨維度外星實體交流的天賦。如今,勞拉的後裔就是那些魔法實踐者——魔法師、神秘主義者和心靈能力者——也就是追求超越人類的知識與力量的人們。


孰是孰非?


前面我曾說過支持外星人存在的證據並不充分,尤其是如果要把他們理解為天外來客的話。平心而論,支持跨維度生命存在的證據其實也同樣薄弱。現在我們看過了克勞利和格蘭特的證詞,但又有誰能說它們就一定比不明飛行物研究者、外星接觸者與被綁架者的證詞要可靠?這個問題說到最後就是在爭論想像的世界和所謂“真實”的世界之間的區別究竟是什麼。它們到底哪個是真的?還是說兩者皆是?抑或兩者皆否?在過去幾十年裡,量子力學已經深刻改變了我們對現實的看法,有時當代科學家提出的理論聽起來幾乎就像是過去和現代的魔法師主張的構想。真實與不真實之間的界限早已不再涇渭分明,在一切都缺乏確定性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願意相信什麼。


這讓我想起了在J.K・羅琳的小說《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2007)中,主角哈利波特和他的導師鄧不利多的最後一次對話。當時波特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特殊的維度,看上去就像王十字車站,只不過那裡空空無也——沒有火車、沒有乘客、到處都瀰漫著明亮的濃霧。波特很驚訝自己在那裡遇到鄧不利多,因為他在上一本書中就已經死了。兩人交談過一番後,波特終於忍不住問鄧不利多:“這一切是真的嗎?還是說,這些都只是發生在我的腦袋裡?”結果鄧不利多回答說:“這當然是在你的腦袋裡發生的,哈利,但為什麼這就意味著它不是真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約翰・斯德特曼(John L. Steadman)是一位專長研究H.P・洛夫克拉夫特與西方神秘主義的學者,三十多年來他一直都在從事魔法實踐,並經常與各種巫術和靈性團體一同共事。欲瞭解更多詳見:www.johnlsteadman.com




2 則留言:

  1. 有時一個念頭,就是一個世界!

    回覆刪除
    回覆
    1. 🛸 👽👽👽 ε=ε=ε=┏ ( ˘ω˘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