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史代納的說法,我們現在的太陽系在從前曾歷經過三個階段的演變,他用了幾個容易使人誤會的名字來稱呼它們:舊土星、舊太陽、舊月亮(他用“舊”來區分這些古老的“行星”與今天擁有這些名稱的天體)。雖然史代納使用了天文學術語,但他堅持這些古老的“行星”並不是以實體物質的形式存在。他聲稱舊土星階段代表熱量,舊太陽階段代表空氣或氣體,舊月亮階段代表水或液體。直到我們目前地球的這個階段,也就是整個物質化過程的最終階段,這些行星才變成了固體的物質。緊接在目前這個階段後面,地球還要繼續經歷後三個行星階段的演化:木星、金星與祝融星,地球將在過程中變得越來越靈性化。這整個進程都是在史代納所說的“至高之靈”的指導下進行,其在他的體系中就相當於布拉瓦茨基的“幽冥之主”(註1)。
要直到整個演化進程來到地球這個階段時,才終於出現了可以稱之為人類的生物,雖然這時的“人類”仍是一種更接近於氣體的存在。承續布拉瓦茨基夫人,史代納也談到了許珀耳玻瑞亞和雷姆利亞。這段時期發生了一些重大的災難,例如我們今天的太陽和月亮被從地球擠壓出來,史代納的觀點跟今天的天文學可以說是完全相反。史代納告訴我們,月亮必須要被分離出去,要不然在太陽已經脫落之後,月亮的“硬化”力量很可能會使人類在太早的時候就被固化。在雷姆利亞之後的是亞特蘭提斯,我們的物質身體正是在這個時候形成。據史代納說,在亞特蘭提斯毀滅後,人類又在他所謂的後亞特蘭提斯時代經歷了數個不同階段的階段。這些階段總共有七個,目前我們正處於第五個後亞特蘭提斯時代,所以未來還有兩個時代。
它們每一個時代都反映著意識演化的不同階段,同時我們的非物質身體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育。後亞特蘭提斯第一時代始於公元前7227年,並一直持續至前5067年。這是屬於古印度的時代,而它的“任務”是要發展我們的以太體。後亞特蘭提斯第二時代——古波斯時代——負責發展星光體,並從公元前5067年持續至前2907年。後亞特蘭提斯第三時代,即埃及−迦勒底時代始於公元前2097年並持續至前747年。它負責發展史代納說的“有情靈魂”。隨著基督在後亞特蘭提斯第四時代——從公元前747年至公元1413年——降生然後被釘上十字架,人類的那個超然、客觀的“我”終於完整地誕生了。這是希臘羅馬−基督教時代,它的任務是發展“智性靈魂”。地球也從這個時候開始進入最“物質”的階段;始於雷姆利亞時期的“固化”過程在這時達到了頂峰——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一切都來到了最低谷——接下來是時候該重新上升至更靈性的狀態了,基督被釘十字架就標誌著這個分水嶺。
當前的這個第五時代始於1413年,並且照史代納的說法它將持續到3573年。它又被稱為歐美時代,它的任務是發展“意識靈魂”。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主導靈或時代精神(Zeitgeist),目前的主導靈是米迦勒,他的使命是引導我們重拾靈性覺知,同時繼續保有我們透過“墮落”入物質世界而獲得的獨立思考與批判性觀察能力。米迦勒要幫助我們“從這個直接的感官世界中認識超感官的力量”(註2),我們可以看見歌德科學仍然是史代納的思想核心。不幸的是,有些靈體試圖阻撓我們的演化,比如路西法和阿里曼這些邪靈就一直千方百計想要誘惑人類背離他們真正的命運。
上面這段簡短而粗略的概述還只是史代納在阿卡西紀錄中“看見”的冰山一角。從舊土星時期到我們現在的階段,甚至更以後的階段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發展出越來越完整的獨立性,以在最終擺脫主導這些變化的精神力量的支配。乍一看這似乎很奇怪,不過我們要知道在史代納看來,真正重要的其實是我們是否擁有自由去決定要不要接受這些力量的影響。事實上,更早以前的人類,甚至包括那些天體,都與精神力量有著比今天要緊密得多的聯繫。但那些時期的意識從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卻稱不上是自由的。再一次,有人也許會納悶,既然以前的人明明比現在更“精神”,為什麼後來精神或意識卻會變得越來越“物質”?史代納在《宇宙記憶》(Cosmic Memory)中是這麼解釋的:“相比起密度較低的實體,越稠密的實體反而更容易發展出更高的力量與能力。”(註3)精神投入物質世界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自己的潛力。只有先使自己與源頭“分離”,意識才能獲得自己的存在性與獨立性,然後再帶著這些收穫重返源頭。
遙視、靈視以及其它現在我們會覺得不可思議的超自然能力其實在遙遠的過去都是很平常的東西,這也是史代納反對恍惚狀態和像布拉瓦茨基夫人那些通靈者的原因:在今天擁有這些能力反而是一種“退化”,是意識狀態上的返祖。由於一切都是人類演化的過程,像伯特蘭・羅素那些哲學家的懷疑主義與抽象理性思維恰恰才應該是現代人類的正常意識狀態。然而,不管怎麼說,羅素那種枯燥乏味的理性終究還是要被揚棄的。正如羅伯特・麥克德莫特(Robert A. McDermott)指出:“這些週期...最大的目的是要完善人類的肉體、理性與自我,使它們能夠與亞特蘭提斯人和更早以前的人們擁有的精神力量重新結合。”(註4)史代的所有思想都很強調一件事:一個早期的階段不會因為已經過去就從此消失,而是會經過揚棄成為下一個階段的一部分。
在1907年的慕尼黑舉辦的一系列講座中,史代納回顧了人類過往的幾種不同意識狀態;這些講座如今已被整理成冊,書名叫《玫瑰十字會的智慧》(Rosicrucian Wisdom),它應該是對史代思想最淺顯易懂的闡述。
舊土星時期的意識尚處於一種非常呆滯、沉悶的狀態,史代納稱之為“深度恍惚意識”。通靈者進入的就是這種狀態;其它所有的意識活動在這時幾乎都是關閉的,進入這種狀態的人看上去簡直跟死了沒兩樣。舊土星狀態的心靈並沒有辦法意會到它周圍的環境,但它卻有一種史代納所說的“宇宙視野”。這跟巴克的“宇宙意識”並不相同。“深度恍惚意識”是一種奇怪的昏迷狀態,一種呆滯的“萬有意識”狀態。據史代納說,礦物世界至今仍處在這種狀態,如果我們能跟礦物交談,它們可以告訴我們關於舊土星時期的一切。
舊太陽時期的意識處於一種幾近永恆的睡眠中,這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深度、無夢睡眠。這時的意識仍然十分沉悶,但與舊土星時期相比已經清晰了不少。今天地球上的植物還處在這種狀態——還記得柏格森曾說過,植物世界“在靜止中睡著了”(註5)。假如植物能開口說話,史代納說,它們可以告訴我們關於舊太陽時期的一切。
舊月亮時期的意識被史代納稱之為“圖像意識”。為了方便理解,他說我們可以用做夢來類比這種狀態。與我們清晰、清醒狀態的意識相比,這種夢境意識依然十分朦朧,但卻又比舊土星和舊太陽時期要清晰幾分。不過,圖像意識並沒有辦法明確地感知外在的事物,這只有我們現在這種意識才能夠在清醒狀態下做到,圖像意識只能感知到符號與意象,就好像在做夢一樣。在舊月亮時期,我們看不到一個人的身體,而是會看到一團光暈,並從它的顏色來判斷此人是否來者不善。舊月亮時期的意識也缺乏我們現在對時間與空間的清晰認知,這一點也跟夢境很像。在舊月亮時期,圖像與物體並不是真的“固定”在一起,這跟我們現在認知物體的方式很不一樣——史代納說,在那時所有的顏色與形式都“在空間中自由盤旋”。我個人認為舊月亮時期的意識尤其重要,我們很快就會再回到它身上。
我們熟悉的那種“意識”是在現在的地球誕生之後才開始出現。這就是我們最習以為常的那種清晰、理性的意識。它最大的特徵是可以直接感知到外在於我們的那個堅固、條理分明的物質世界。這就是“外在”的世界,我們通常習慣假設它的存在是必然的,無論我們是否有意識到它,甚至無論我們是否存在。我們總覺得外在世界完全獨立於我們的意識,稍後我們會再回來討論這一點。儘管我們可以將意識從外在世界中收回,轉而專注在自己的思想、記憶或想像,但與這些“內在事物”相關聯的圖像往往無法像夢裡的事物那般生動,並且在絕大多數時候,清醒狀態的我們要“處理”的幾乎都是外在世界的事物。事實上,這也是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神智正常的標準。一個人如果無法或不願意接受有一個外在於我們的客觀世界,我們通常就會認為他腦筋有問題。
除了我們日常的清醒狀態,史代納還預言了另外三種意識狀態,他將它們與地球未來的演變階段−木星、金星和祝融星聯繫起來。下一個意識狀態是想像意識,它是清醒意識與舊月亮時期的圖像意識的結合。這就是木星時期的意識的模樣。之後,金星時期會出現靈感意識,這是清醒意識與圖像意識、舊太陽意識的結合。最後在祝融星時期,這三個狀態將與舊土星意識結合,史代納稱之為直覺意識。但與最初“沉悶”的舊土星意識不同,這種萬有意識將十分清晰、清醒,因而更接近巴克的“宇宙意識”。
縱觀上述這些不同的意識階段,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想像意識,畢竟作為下一個階段,它是我們最有可能體驗到的一個。話是這麼說,後來我卻非常震驚地發現,其實我們早就已經在體驗它了,因為史代納所說的那些與舊月亮意識有關的奇怪狀態不僅會發生在夢中,並且顯然也與俗稱的“臨夢幻覺”狀態有某種關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