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輪迴:必然之輪(26)自殺


秉持柏拉圖的教誨,亞歷山卓的神秘主義者們認識到死亡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死亡是靈魂離開身體,亦即人格脫離了客體狀態的結果。以自我毀滅的方式暴力分離靈魂與身體則會導致第二種死亡。


希臘人認為自殺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情有可原,但它絕不是面對生命逆境的合理方式。奧林匹多羅斯(Olympiodorus)聲稱為了保護神秘學派的秘密或為使靈魂免受羞辱而自殺是可以諒解的。他又說如果是因為不治之症而自殺也無可厚非,這個問題在近來又以“安樂死”的醫學爭論重新浮上了檯面。


自殺不能跟因為意外或戰爭導致的暴力死亡混為一談。這是因為事故和戰爭都是業力所譜寫的命運,但是業力卻從來不會選擇以自殺來一了百了。這純粹是一種出於自我意志來傷害自己的決定。目迷五色的現代文明加劇了人們的自殺傾向這一點大家都有目共睹。缺乏力量、勇氣或遠見去過上美好生活的男男女女無不希望自己能在死後被徹底遺忘。自殺對於相信輪迴的民族來說非常罕見,若真的發生了通常也是為了信仰捐軀,例如日本的切腹自殺或說光榮赴死就是本土神道教,而非外來佛教的產物。


現代人自殺要麼是因為對生命感到厭倦,要麼是害怕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這都不可能幫助他們找到死後的安寧,反而只會增加業障。自殺最常見的惡業是導致下輩子的人格可能仍會無緣享受美好的生命。除了認真改變自己之外,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逃脫這樣的苦果。


不管是宗教還是哲學都同意自殺是一種罪過,即使在一般人眼中這也是十分不應該的行為。許多國家都有徒勞無益的反自殺法,這對已經離去的人格而言一點意義也沒有。要糾正那些畏懼生命者的自我毀滅傾向需要的是靈性教育,而不是立法。


根據秘儀傳統,自殺者實際上會落入一種既非生亦非死的境地。劇作《啟程》(Outward Bound)中的主角是兩位自殺者,他們被戲稱是半途客(halfways),現在他們既回不了頭,又無法前進。被激怒的業力法則對無形世界的支配就跟在有形世界一樣無可撼動。


自殺者必須一直被困在“天地之間”直到他本應該過完的正常壽命結束為止。由於自殺並不能帶來任何教訓,所以就進化的角度而言,人格被困在“半途”的間隙時間實屬浪費。自殺將會導致進入死後狀態的過程被急劇縮短,除非他是在非常晚年的時候自殺。因為對自己所身處的世界感到厭倦而自殺的毛頭小子在死後沒有辦法歷經什麼有益的過程。他的情感與思想都還沒有真正成熟,現在他只得被繼續束縛在世上,直到他本來應該過完的壽命終於結束,然後他的人格會迅速瓦解,因為他幾乎沒有什麼值得轉移給實體的有益經驗。


然而,自殺造成的精神毒素卻會殃及實體,進而禍害下一個人格。


當然,自殺對精神實體不會有永久的影響。這僅僅是違反自然法則的選擇,因此會在有限時間內引起強烈的業力反應。


蘇格拉底飲毒參而死就實際上來說與自殺沒什麼不同。事實上,蘇格拉底原本可以依靠他非常樂意幫忙的朋友們支付一小筆錢來獲釋,柏拉圖同樣也曾嘗試以各種方式勸說蘇格拉底不要放棄生命。但這位偉大的質疑者卻認為支付罰金形同於他承認有罪,而這正是在玷污遠比生命本身更為重要的理想;他要是這麼做那不但違背最崇高的哲學理念,同時也愧對眾神。所以他寧可選擇死亡,接受當時法律的判決。


這位希臘哲學家並不認為這麼做是自殺,因為他的動機完全非關個人,何況他這麼做是為了捍衛人類最神聖的智慧之心。倘若他的理由只是一些私人瑣事,那他大概就不會被希臘人歌頌千古了。


殉道同樣也是如此,那些在某幾位羅馬皇帝統治下被處決的基督徒因為拒絕放棄信仰而死。要是願意接受異教,他們本來可以活下來;但因為選擇頑拒,他們只有死路一條。所以,是生是死其實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但由於他們選擇忠於信念,寧願從容赴死而非輕易拋棄他們所認同的真理,因而看在這個世界與世人的眼裡,他們其實也不算是自殺。


究其原因,除了奧林匹多羅斯說過的一些哲學例外,最主要還是因為業力的結果在這些例子中被動機改變了,動機是世上最強大的業力。


意外死亡並不會改變人格之後的際遇。這種死亡基本上與自然死亡相同,但例外也有可能發生,那就是心靈體過於留戀身體,所以不願意接受自己已經死亡。除非懷抱異常強烈的情緒,要不然因為意外或疾病喪生的中年人在死後的狀況通常會完全正常。在過於留戀的情況下,人格可能會暫時被束縛在世間。


身體在死後被怎樣對待不是很重要。依據其死亡原因,人格會在十二至七十二小時內完全離去,所以那副已經被拋棄的身體接下來何去何從完全無關緊要。


然而,如果發生了死後被束縛的情況,那最好還是火化屍體以便切斷人格對物質世界的留戀。隆重的葬禮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能惡化被束縛的人格的困境。如果關於葬禮的迷思可以被破除,那些親朋好友可以多學學點東方的習俗,舉行一些祭奠死者的公眾活動,那反而對大家都更好。


自殺傾向大多是健康欠佳造成的結果。過勞、為錢或私事而鬱悶以及對未來的悲觀都是自殺常見的原因。通常,幾天的休息或ㄧ些建設性的計劃,不然就是與合格的醫生諮商就可以完全消除自我毀滅的渴望。這種衝動在更年期往往更為強烈,亦即人到了可以被七整除的歲數的時候。如果每天的報紙上都可以見到七起自殺,那就說明所有人都邁入了更年期。


幾乎每個普通人在一生中都至少有過一次自殺念頭。這個想法很快便會消失,並受到心智的排斥,畢竟它與個人的基本傾向背道而馳。如果情況不見好轉,那應該透過適當的方法來幫助人們找回對生命與周遭世界的熱情。一個好嗜好經常可以治癒長者的自殺傾向,一份好工作對年輕人也有類似的影響。人生理應被看作是一個提供多彩多姿體驗的機遇。人生在世ㄧ定會碰到困境,但這絕不應該成為放棄的藉口。


自殺阻礙了精神實體之所以投射出人格的本意。正因如此,宗教才把它視為違背天父的罪;因為這就是背叛了作為自己出生在世上的原因的自己。好消息是,人的愚行向對實體絲毫不會有影響,自殺頂多就是進化過程的絆腳石。但是,這卻會對該人格的意識產生實實在的傷害,同時也造成了很多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傷。


勇敢面對而不是一味逃避,才是生活的真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