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輪迴:必然之輪(24)死後餘生


世上所有偉大的宗教都篤信意識在死亡後會繼續綿延不絕。考慮到其本身的神秘起源,人類的精神本來就不可能完全化為烏有。前荷馬時代的希臘人認為死後就是以幽靈之姿在地下洞穴中度過。埃及人相信死者福地(Blessed Land of the Osirified Dead)或多或少會反映出物質世界的模樣,所以冥界的居住者會繼續司職他們生前的工作,埃及的藝術也都把死者的住所描繪成一片充滿神殿、花園、噴泉和宮殿的宜人之地。


人們以為陰曹地府是在地底下其實只是因為他們習慣將死者埋葬在地穴、洞穴、土墩跟金字塔裡面。有很多傳說都出現過死者在地底下的墓地裡夜夜笙歌的情景。


正是古典希臘文明將死後接受懲罰或獎賞的想法傳入了現代世界。然而,希臘人對應不同的罪行和美德總是有不同的懲罰與獎賞,他們從不曾設想任何形式的永恆懲罰或獎賞。早期教父堅持他們的神學合乎美德,而異教徒則只有走向滅亡一途。


經過十九個世紀的正統天堂與地獄觀念主宰後,重新認識到輪迴和業力法則才是生死之謎的真正關鍵絕對是一種解脫。


數百年來,東方的印度哲學家無論在做學問或思想上都更勝一籌。對他們而言,物理生命只不過是整個存有狀態的一小部分。東方聖賢將無形宇宙劃分成數個領域和層面,其中每一個都有適切的稱呼,它們皆是維繫有形與無形世界的普遍法則所賴以運作的神秘架構。


輪迴主義者明白自己在世的人格與真正的不朽原則斷然無關,這些人格或許分分合合,但精神本質絲毫不受肉體生死影響。所謂的死亡僅僅是人格逐漸瓦解的過程,而人格本身又由四個部分構成:身體、以太體、情感體和心靈體。這些質體都是為使實體的思想、感覺、能量和成型原理能夠以物質的方式顯現出來而存在的。僅僅是死後的身體分解還不足以導致人格立刻灰飛煙滅,儘管肉眼看不見,但人格依然會存在於情感體與心靈體中。要直到後者亦跟著瓦解後,人格才會正式灰飛煙滅。


讓我們以史密斯先生為例。他的人格是由他的思想、反應、態度、處境跟外表所構成。當史密斯先生過世時,他只是離開了自己的身體,但他依舊是史密斯先生,他仍會展現出相同的性情與特質。他沒有身體確實會妨礙到他在物質層面的活動,但不會影響他的思想或情感。


要讓史密斯先生的情感體瓦解需要很久的時間,從一百五十年到三百年都有可能。只有在人格的情感經驗被作為永久紀錄轉移到精神實體身上後,這種瓦解才會發生。但史密斯先生在這時仍然存在,因為他的精神性格會從情感體的瓦解中保存下來。


心靈體的持續存在時間因人而異。目前平均說來是五百年,一個人的人格將在這段期間慢慢消失,並將心靈紀錄轉移至精神實體。唯有等到人格的心靈體完全瓦解,史密斯先生才會徹底消失。在心靈體不在後,唯一永久的只有精神實體。


待消解結束,精神實體旋即著手開始創造新的人格,這個人格也要歷經相同的過程,而新的人格最後也要再次分解。因此,一個正常的人格可以存在千百年,儘管人格的肉身可能只能活到六七十歲。


不同的宗教以各不相同的象徵來解釋人格在死後的際遇,即使是基督教的版本也是源自古老的異教,應該以象徵而非字面意義的方式來理解。天堂與地獄的描述純粹是對人格在緩慢瓦解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的誇飾而已。人格會依據其生前的好壞承受業力,這一般被描述成某種形式的地獄酷刑。


人格在物質生活期間會吸收某些知識和經驗,這些東西在死後則被轉移到人格的較高部分,即心靈體與情感體。煉金術士把這個吸收經驗的過程稱為蒸餾。這些經驗的實質或精華經由業力提煉後即成為精神實體的一部分,至此人格也算是完成了此生的目的。


現在讓我們繼續跟隨史密斯先生走完化身過程。隨著他的身體開始變成昇華天賦與才能的累贅,現在他已準備好要從客體狀態過渡回主體狀態。死時,他的意識中心從身體撤出,這樣便斷開了與外界的整個聯繫機制。從這時候開始,史密斯先生就會一直待在自己之內,而不會是其它任何地方。他成了自己的世界,也不再需要任何進入客體世界的窗口。意識中心存在於他的情感體,他的情感體會根據他還有身體時的情感狀態創造出相應的世界,這個世界可能富裕也可能貧乏,可能高尚也可能無知。不過,照常理史密斯先生不會意識到他現在所身處其中的世界其實就是他自已。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靈能者透過情感體遙視帶回的卻是關於另一個世界的各種矛盾說法。通過一個神秘的四維過程,作用於情感層面的精神實體在死後將繼續生活在他的各種感覺中,儘管他似乎清楚看見了一整個世界,但那其實只是他自己。在世時支配他的各種有害情緒現在都會化為這個內在景觀的一部分。出於業力法則,人格可能面臨各種不同的境況和處境,它們就像夢中的象徵一樣,只是他的情感、慾望與激情的客體化。


這個情感場景漸漸地會有些改變。人格將感覺到他好似要前往某個遙遠的地方,但這個改變或旅程也完全是發生在他自己之中。更高層次的情感現在已經找到了各自的歸屬,因此這時的狀態並不是升上天堂,而僅是人格正在歷經種種情感。


最後這些感覺都要消失;隨著象徵逐漸褪色,整幅景象也要被揭下。接著,人格要將它的注意力轉向心靈體,這時情感體幾乎已消失殆盡。


現在,人格進入了屬於心靈的場景;這就是說它來到了自己的思想領域。這些心靈景象也許是美夢或是噩夢,亦有可能顯得很光怪陸離。深陷其中的人格將依據自己的業力而落入不同的思想場景。


在這個時候,史密斯先生仍然是史密斯先生,他還保持著自己的身份認同,他要走過自己情感體的象徵模式。之後,史密斯先生則要翻越他的心靈體的象徵模式。他的自我認同始終猶存,直到心靈體消失為止。


在了結了較低層次的心靈狀態,並把經驗永久融入精神實體後,史密斯先生現在步入了更抽象或曰更高層次的心靈狀態。這時史密斯先生第一次發覺到他正在緩緩消失,這往往是以陷入沉睡的形式發生。作為人格鏈中的最高環節,史密斯先生在圓滿度過了自己心靈體的經歷後便要慢慢睡去。這一次,史密斯先生再也不會醒來了。史密斯先生現在已經完成了他的整個生命週期,他唯一留下的紀錄皆被保存在實體中,而他已永永遠遠離去。


所以,每次化身的最末都會迎來一個非人格階段,其間只有精神實體始終存在。一旦實體準備就緒,亦即人格被完全吸收後,它便要開始著手規劃下一個人格。這個新誕生的人格或許會叫做瓊斯小姐,瓊斯小姐也要歷經同樣的過程,只不過格局可以更高一點,因為史密斯先生的經驗已經變成實體的一部分,在豐富了實體之餘也能讓下一個人格變得更好。


由於在死後狀態對人格起作用的是他的情感和心靈體,他的遭遇大抵上會與他自己的期望相符。死去的埃及人會見到奧西里斯,因為他本人的期望化作了一種思想模式,讓奧西里斯出現在他面前。基督徒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見到基督,佛教徒見到的是佛陀,婆羅門見到的則是因陀羅。


在這種奧妙的世界裡,情感和心靈的衝動可以在瞬息間使心想事成,每個人都會看見符合自己期望的景象,體驗自己期望的體驗。唯物主義者堅信自己的意識在死後將蕩然無存,這可能會讓他真的被無限期地困在無意識的狀態中,不過業力終究會打破僵局。


要闡明這個活在自己之中的概念有點困難;可以說這就是徘徊在自個兒的思想與情感世界裡面。從主體的層面而言,這是完全有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麼瑜珈練習者都會被導師告誡在冥想的時候千萬要保持絕對的專注,否則他可能會陷入自己慾望的幻象,並且終其一生都難以自拔。法國的超驗主義者把情感體的層面稱作星光界(astral light),那裡是一個能隨心變幻卻又什麼都不是的地方。在自己的想像中徘徊的人格相當於是失去了它的一境性(one-pointedness)。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藏人會為死去的祭司念誦智慧之言。在早期的基督教會中,執行聖禮亦是為了確保一切順利。


其它自然王國的死後際遇可以從它們缺乏高等載體的這一事實來加以推斷。動物在死亡後能夠回味的只有情感體驗,這是十分原始但與動物的基本本能相一致的情感。穆罕默德正是因此才宣稱有些動物可以上天堂,這裡的天堂其實只是對死後狀態的泛稱。


神秘學派經常告誡他們的門徒不要任由情感走火入魔,同時也要導正他們心靈中的瑕疵。這麼做為的是幫助他們不會在死時因為自己的情感和心靈而深陷囫圇,從理論上來說一個人如果擁有健康的情感與思想,那麼他的死後際遇也會相當平順,也不必承受幻象世界的業障之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