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和偉大、睿智或有權之人的意見是人之常情。根據弗朗西斯・培根的觀點,我們要增長見識不僅可以訴諸實驗和觀察,而且還可以依靠先人的見證。對很多人而言,認識到輪迴不只在古代世界流行,甚至在今日都還在繼續載歌載舞這一點意義非凡。重生學說自千古興亡中流傳百世,在如今更已是我們現代世界的哲學之一。偉人把它奉為圭臬,智者渴求探究它的奧祕,勇者則不畏於遵守它的律法生活。
美國牧師、《聖經》學者、東方主義者喬治・富特・摩爾(George Foot Moore)曾在他的《輪迴》(Metempsychosis)一書中寫道:“不分種族和宗教,這個理論現在已被許多人接受,其中還包括最ㄧ些最深刻的思想家,因此可不能被輕易視若無睹。”
深知被他拋諸腦後的正統派之不足的偉大猶太哲學家,巴魯克・斯賓諾莎對人的永恆性與思想在寰宇間的常在有過這麼一番論述:“我們不可能記住自己在擁有這副身軀以前的時光,因為肉體無法察覺這些痕跡,而永恆也無法被以時間的措辭來衡量,或是被跟時間扯上任何關係。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依據自身的經歷來確信我們確實擁有永恆,因為思想是睿智的,它所理解的不會亞於它記得的...”
“因此,即便我們無法記得獲得肉體之前的時光,但我們都同意思想是永恆的,它是在永恆的範疇下才涉及肉體的本質,並且它的存在也不能被時間或持續多久來定義。”(《倫理學》〔Ethics〕第五卷)從這番話可以看出,斯賓諾莎的心已經開始被轉生牽走了。
偉大德國哲學家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茲似乎也同樣傾向於認可轉生。他本人是一些歐洲神秘社團的成員,也被懷疑是玫瑰十字會員,同時他也對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學派的數學有很深的造詣。說他個人相信輪迴轉世確實不無可能。
擅長諷刺的法國哲學家兼作家伏爾泰則相當精闢地總結了輪迴的問題:“只出生一次實際上要比出生兩次不可思議得多;大自然向來習慣讓一切週而復始。”
本傑明・富蘭克林在踏入費城的時候還只是個兩臂挽著麵包的窮小子,但後來他成為了美國的第一位哲學家,也有人認為他是美國的第一位紳士。這位年鑑作家兼駐外大使寫說:“因此,我深信自己將會以某種或其它形式持續存在於這個世上;如果我們都該自己負起面對人類生活的諸種麻煩的責任,那麼我也不反對有更新版本的自己出現,但我只希望這會是最後一次來撥亂反正。”
蘇格蘭歷史學家兼哲學家大衛・休謨更是堅定不移地相信輪迴:“倘若靈魂不朽,那就意味著它的存在先於我們的出生。非物質的事物無法被摧毀,靈魂轉生是唯一一種哲學可以接受的不朽理論。”
哲學家萊辛(Lessing)、施勒格爾(Schlegel)、費希特(Fichte)和赫德(Herder)通常都被認為是輪迴的信奉者。施勒格爾形容自然是輪迴的階梯,費希特則在他的《人之命運》(Destiny of Man)中討論自己的理論,至於赫德也寫過以轉形為題的對話錄。然而,在大部份情況下,他們的言辭都顯得很模棱兩可。這或許是防範遭到他們那個時代的正統派找茬的手段,或是某種思想上的語帶保留而已。
成堆證據表明,偉大的詩人兼神秘主義者沃夫岡・歌德亦篤信輪迴。《浮士德》裡的這些字句既代表長年的體悟,也反映了歌德的心思所向:
“人的靈魂
仿若清水:
從天上來,
到天上去,
因此,它必再次重返塵世,
歷經千變萬化。”
歌德寫於1776年寫給他相當依戀的密友夏洛特・馮・斯坦(Frau von Stein)的一段文字也證實了這種信仰:“告訴我,命運究竟是什麼,何以它使你我二人如此緊密不分?噢!妳必定曾經是我的姊姊,甚至是妻子。”
艾薩克・迪斯雷利(Isaac D'Israeli)是綽號“迪茲”的比肯斯菲爾德勳爵(Lord Beaconsfield)的父親,他的觀點無疑深深影響了他兒子的一生,然後再通過他的兒子影響了整個大英帝國。艾薩克・迪斯雷利寫道:“如果我們接受來生的旦夕禍福取決於陰德與報應,那麼顯然沒有任何一種理論能比輪迴更為簡單又令人心煩。根據這種理論,今生的痛苦和快樂其實都是我們在另一世的行為的褒獎與懲罰。”
在《輪迴的證明》(Proofs of Reincarnation)中,A.J・安德森(A. J. Anderson)提及了一個有關拿破崙的奇怪故事:“拿破崙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個人出身卑微,卻一路平步青雲直至統治整個帝國,他一聲令下就可以讓諸王競相讓出王位;從默默無聞搖身一變登上人類權力的頂峰;有時他會很奇怪、詭異地走向前去對將帥們喊道:‘我乃查理曼大帝。爾等可知我究竟是誰?我正是查理曼大帝本人。’”
亞瑟・叔本華在他討論宗教的論文中也表態相信輪迴:“這種荒謬又討厭的教理(指基督教)僅僅是出於《舊約》的預設,亦即人是未知意志的造物,也正是這種意志才使他從無到有。反過來說,對於道德品行是人的天生稟賦這一事實,如果我們採取婆羅門教徒和佛教徒的輪迴信仰角度來看待,那事情就會顯得截然有別。根據輪迴學說,我們能在某些人身上發現的天生道德品行,並非出於某位未知之神的恩典,而不過是這個人在另一生中的所為結果。”
有新英格蘭的“婆羅門”之稱的拉爾夫・愛默生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對輪迴的信奉可從他自己的言辭來佐證:“我們只得從表象來推斷自己的命運,我們深受本能驅使,有無數的經驗乍看下似乎沒有任何價值,而我們需要歷經多次生命才能吸收或耗盡它們。”
受人愛戴的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同樣承認輪迴:“至於你,生命,我猜想你是無數次死亡的殘餘(而我肯定也已經死過一萬遍了)。”
托馬斯・赫胥黎教授(Thomas H. Huxley)是世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也是19世紀科學精神的化身,他也接受輪迴的合理性:“就好比演化論,輪迴非常現實;面對任何爭論它都能夠提出合理的論據。”(《天演論》〔Evolution and Ethics〕)
E.B・泰勒博士(Dr. E. B. Tylor)是公認的現代人類學之父,他不避諱自己接受重生教誨,他說:“因此,似乎最初的轉形觀念是人類靈魂獲得新生的最簡單又合理的說法之一。”
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叔本華為榜樣開拓了他的哲學骨幹,他似乎也接受輪迴:“我的學說很簡單:活出自己,活到你會渴望來生的地步,這便是你的職責:因為你本來無論如何都得迎接來生!”
舉世聞名的小說家亨利・萊特・葛哈德(H. Rider Haggard)曾在他的自傳《我生命中的日子》(The Days of My Life,關於宗教的一章)裡寫道:“經歷過多次向善或向惡的生命後,我想我可以理解最終審判的含義,那也是我的信仰所宣告的...”葛哈德還特別反對那在他眼裡十分令人反感的信仰,即我們任何一生的行為就徹底決定了自己的永恆未來。
當今有兩大信奉輪迴的偉人分別是泰戈爾和甘地。甘地可以說是近五百年來的世上最偉大的人。他的名字將會伴隨歷史永世流芳。這個人致力於在一個戰火綿延的世界宣揚和平;他是這個個人利益至上的世界中當之無愧的正直之士,這位身材矮小的印度領袖真正做到了順應律法而活。作為耆那教的追隨者,聖雄的一生深深紮根於輪迴與業力的法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