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 星期一

為什麼聖殿騎士團會如此情有獨鍾於世界上最古老城市之一的哈蘭?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ancient-places-asia/why-were-knights-templar-so-interested-harran-one-oldest-cities-world-008337


By Lucy Wyatt



哈蘭(Harran)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於土耳其南部的這個古老地區最醒目的特色就是它的蜂巢形土坯房,其完全是由泥土建造,沒有用到任何木材。它們的設計方式可以讓內部保持足夠的涼爽,據說這種工法已經流傳了三千年。直到20世紀80年代都還仍有一些土坯房被用作住宅。哈蘭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早期,即公元前三千年的時候。


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標的,《聖經》曾多次提到這個地方,例如其中有一段經文說道它與腓尼基城市泰爾(Tyre)有貿易往來,“這些商人以美好的貨物包在繡花藍色包袱內,又有華麗的衣服裝在香柏木的箱子裡,用繩捆著與你交易。”(《以西結書》27:23-24)這座城市之所以出名更是因為亞伯拉罕,他的出生地尚勒烏爾法(Sanliurfa)就在附近,哈蘭是他父親他拉去世的地方。然而,這座城市真正叫人感興趣的並不是它與《聖經》的關係,雖說那確實很有趣,而是它更為深奧的歷史。


哈蘭的蜂巢屋


基督徒對哈蘭和古代埃德薩王國的興趣


哈蘭的近鄰,尚勒烏爾法提供了解開秘密的線索。尚勒烏爾法在三千年曆經過許多風風雨雨,其中最令人好奇的就是在12世紀,當時尚勒烏爾法還是一個名為埃德薩(Edessa)的基督教王國,聖殿騎士團對這個地方很感興趣。相比起教宗,在法國南部弗澤萊(Vezelay)號召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聖伯爾納鐸(St Bernard of Clairvaux)似乎更為熱情,但他這麼做不是為了保衛耶路撒冷,而是要奪回在1145年被塞爾柱土耳其人佔領的埃德薩。


《基督擁抱聖伯爾納鐸》(Christ Embracing St Bernard


問題是,這是為什麼?協助建立聖殿騎士團的聖伯爾納鐸怎麼會突然對這座內陸城市情有獨鍾,正如作家阿德里安・吉爾伯特(Adrian Gilbert)所指出,它可是位在幼發拉底河錯誤一邊的毫無戰略價值的地方?(吉爾伯特《賢士——秘密傳統探秘》〔Magi – the Quest for a Secret Tradition〕,1996,p.191)畢竟這可是一項軍事任務,但它的目標卻使人看不出有任何意義。


哈蘭的屋舍


也許聖殿騎士團知道埃德薩過去曾是“迦勒底的吾珥”;那是迦勒底的賢士(Magi)最常聚集的地方。倫納德・伍利(Sir Leonard Woolley)曾在20世紀20年代表示,“迦勒底的吾珥”就是他在伊拉克南部挖掘出的城市-烏爾(Ur)。他的發現非常壯觀且浩大:數不清的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文物,還有大量的黃金,包括一尊美麗的叢林公羊黃金雕塑。他的很多發現後來都有在大英博物館展出。但對於他最重要的發現,到底是不是《聖經》裡的吾珥卻叫人疑竇。“烏爾/吾珥”在古代是一個很常見的詞彙,因為它的意思就是“基礎”,甚至還可以在耶路撒冷的原名——“Uru-shalom”——亦即“和平之地”身上看見。迦勒底的吾珥照道理應該是位在更北一點的地方,因為亞伯拉罕就說過他和赫梯人發生衝突的地方是在土耳其中部。


著名的公元前2600年的叢林公羊像


隱秘的知識在哈蘭?


迦勒底賢士是一群精英智者,他們精通占卜,並至少在聖殿騎士團到來的一千年前就走避到了土耳其中部的赫梯帝國殘地,他們很可能在這裡留下了一些他們的神秘知識。但聖殿騎士團真正在乎的還是哈蘭本身。


在這裡我們應該要好好重新思考一下聖殿騎士團的使命。無疑,聖伯爾納鐸對於創造那個表面故事貢獻良多,即這個精挑細選的宗教組織是受十字軍啟發,並且旨在保護通往耶路撒冷的路線。但鑑於聖殿騎士團的人數很少,至少在最開始的時候,這個說法根本站不住腳。聽起來更合理的是他們突然在1097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結束後的近東有了存在的必要,因為聖伯爾納鐸和其他出身勃艮第宮廷的人開始注意到了被稱為《赫耳墨斯文集》(Corpus Hermeticum)的神秘知識文庫的蹤影,其據說是“比諾亞更古老”的赫耳墨斯・特里斯墨吉斯忒斯(Hermes Trismegistus)所作,因而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對《赫耳墨斯文集》有很多瞭解的賽比恩人(Sabians)在十字軍東征時代就生活在哈蘭。


使哈蘭在12世紀如此不同尋常的原因在於它既不屬於猶太人、穆斯林也不屬於基督徒。它的主要神殿在1259年被蒙古人摧毀,那是獻給美索不達米亞的月神辛(Sin)的。它也以煉金術重鎮名聞遐邇,生活在這裡的賽比恩人更奉赫耳墨斯為他們這一流派的祖師。


月神崇拜的滾筒印章


賽比恩人的避難所


賽比恩人出眾的煉金術主要是以銅和礦物等金屬來施展,而不是黃金。在一些作家看來,這種區別透露了一個非常久遠的傳統,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那時銅才是主要被使用的金屬(傑克・林賽〔Jack Lindsay〕《希臘-羅馬、埃及的煉金術起源》〔The Origins of Alchemy in Graeco-Roman Egypt〕,1970)。賽比恩人的信仰與實踐毋庸置疑可以追溯至古代,而且肯定與埃及有關。事實上,“賽比恩”這個名子大概就是源自古埃及語的星星(sba),他們可能是來自古埃及的難民。


賽比恩人或許是埃及祭司階層最後的餘民,他們大部份應該是在4世紀時出走埃及,當時羅馬-基督徒對埃及的神殿展開了大肆破壞。由於這樣的迫害,他們估計把目光投向了通往幼發拉底河北部的哈蘭的貿易路線,他們覺得在那裡起碼足夠安全。


《赫耳墨斯與雅典娜》(Hermes and Athena),1585


賽比恩人何以在那裡不受叨擾並繼續保有他們的傳統的原因可從《古蘭經》找到。《古蘭經》承認賽比恩人信奉的是諾亞的宗教,因此願意給予他們尊重。然而,例外也不是沒有,穆斯台綏木(Caliph of Baghdad)曾在公元830年經過哈蘭,他想知道這些穿著風格完全不同的人們是不是“有經者”(信奉《古蘭經》或《聖經》)。萬幸的是,他接受了《赫耳墨斯文集》就是賽比恩人的經書的回應,他們的先知是赫耳墨斯,他們就是《古蘭經》提過的那群賽比恩人,所以他們免於因為異教徒身份遭殃。


哈里發恐怕沒有意識到賽比恩人究竟為他的文化做出了多少貢獻,賽比恩人在公元762年幫助建立了巴格達城,並使其變成了一個很好的學習之都。賽比恩人還是將古代智慧傳播給阿拉伯人的渠道,尤其是蘇菲派跟德魯茲派(吉爾伯特,同前引,p.70)。蘇菲派煉金術士賈比爾(Jabir ibn Hayyam)就擁有最廣為人知的赫耳墨斯文本《翠玉錄》(Emerald Tablet)的其中一份最古老的抄本,他還創作了被收錄進《一千零一夜》(Thousand and One Nights)裡的魔幻故事。他擅長數學、醫學及其它學科,同時又熱衷於宣揚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學知識(貝金特&利〔Baigent & Leigh〕《生命靈藥&賢者之石》〔The Elixir & The Stone〕,1997,p.41)。


最重要的是,賽比恩人和哈蘭在黑暗時代保存住了埃及等古老文明的許多知識,令現在的我們可以再次受惠無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