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ntellectualtakeout.org/article/tragic-decline-music-literacy-and-quality
By Jon Henschen(現任經紀公司Henschen&Associates總裁)
__________
我在小學和高中的時候曾有幸接觸過一些非常優異的音樂課程,我們的高中甚至擁有伊利諾州數一數二的爵士樂隊;同時我還參加了交響樂團,這讓我變得更得該如何欣賞古典音樂。要瞭解音樂,僅僅閱讀樂譜是完全不夠的。你需要借助的是可視化的透讀(sight read),意思是你必須能在沒有任何事前準備的情況下仍舊把演奏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透過透讀,就可以輕易地領會“chops”的精髓所在。上大學後我仍然離不開爵士樂隊,而且我還研修了相關的音樂課程。正是這樣的經歷使我能夠以一種視覺化的方式理解音樂(如果你都只是靠耳朵,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對音樂的結構產生真正的洞見)。
爵士樂和古典音樂需要的不僅僅是音樂素養,以爵士樂來說,它對音樂家本身的技術純熟程度、音感以及創造力都很有要求。像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這樣的爵士大師每天會練習六到九個小時,他常常縮短練習時間還只是因為他的下內唇太常因為摩擦而流血不止,畢竟他太過操勞自己的嘴裡的牙齦和牙齒了。他為爵士樂創作新風格和方向的才華無人能比。除了韋斯・蒙哥馬利(Wes Montgomery)或切特・貝克(Chet Baker)這些少數的例外,通常如果你根本讀不懂樂譜,那麼就別想演奏爵士樂了。即使是古典音樂,你若不能讀譜也難登管弦樂隊或交響樂團的大雅之堂。根據一些調查,讀譜和創作音樂這些音樂基礎正在過去二十年裡逐漸消失,能夠熟練閱讀樂譜的比例甚至下降到只剩下了11%。
學習讀譜的兩個主要途徑是學校教育和私家鋼琴課。公立學校的音樂課程自20世80年代以來一直在削減,學校的管理部門通常會把責任歸咎到預算變少,或者錢得花在競爭性的課外活動上面。20世紀80年代以前家家戶戶有鋼琴和孩子們上鋼琴課都是很普遍的現象。甚至有的家庭建築還在客廳裡融入了所謂的“鋼琴窗”(piano window),好給放置架立式鋼琴的地方充足的光源。專門銷售鋼琴的商店在全國都在漸漸減少,因為會彈琴的人也不多了。鋼琴的銷售量曾在1909年達到超過三十六萬四千五百架的巔峰,但後來在美國卻逐年下降到三萬至四萬架之間。體育活動與音樂課程不斷在互相競爭青少年市場,但現在也只有更少的父母會安排他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音樂。
除開音樂素養與參與度的降低,巴塞隆納的西班牙國家人工智慧研究委員會的博士後學者瓊・薩拉(Joan Serra)也證實了音樂品質的衰落趨勢。瓊和她的同事仔細研究了1955-2010年間的五十萬首音樂,通過一套複雜的演算法,就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檢驗這些歌曲:
1. 音品——聲音的繽紛、結構與音質
2. 音調——樂曲的和諧,包括它的和弦、旋律和曲調編排
3. 響度——音量的變化決定了其豐富與深度
研究結果顯示,音品在這些年出現了穩步下降,這表示歌曲正在變得越來越同質化。翻譯蒟蒻:所以現在大部份的流行音樂聽起來都很千篇一律。音品質量最耀眼的時候是60年代,但這已隨著樂器與錄音技術的多樣性變少而再也不復。今天的流行音樂基本上都離不開電子琴、電子鼓和電腦軟體,這對創造力與原創性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面對和弦數量和旋律多樣性的減少,音調的情形也同樣不樂觀,因為現在的音樂家在從一個和弦跳到另一個和弦時已經不再那麼喜歡冒險,而是選擇走他們的前輩走過的老路。響度每八年就會增加一分貝,音樂的響度如今都在壓縮技術的擺佈之下。壓縮技術可以提升一首歌曲中最安靜的段落的音量,好使之能與最響亮的段落顯得前後一致,因而也降低了活力。一切都變得無比響亮最終只讓音樂變成充斥混亂的聲音,因為一切都因為壓縮而被減少了衝擊力與活力。
比利・喬(Billy Joel)曾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是什麼能讓他這般大放異彩。他的回答是這都該歸功於他的讀譜與創作能力,這才讓他得以在音樂界獨樹一幟,就如他自己也坦言,如果你是因為音樂素養成功,這對這個業界而言反而是個麻煩。今天那些數量驚人的流行音樂其實全都是出自兩個人的妙筆:美國的路克博士(Lukasz Gottwald)和瑞典的馬克斯・馬丁(Max Martin),他們創作了數十首排行榜前一百名的金曲。下列這些明星的大部份熱門歌曲都是馬克斯和路克的傑作:
凱蒂・佩芮、小甜甜布蘭妮、凱莉・克萊森、泰勒絲、潔西・J、凱莎、麥莉・賽勒斯、艾薇兒、魔力紅、泰歐・克魯斯、艾麗・高登、超級男孩、新好男孩、亞莉安娜・格蘭德、賈斯汀・提姆布萊克、妮琪・米娜、席琳・狄翁、邦喬飛、亞瑟小子、亞當・藍伯特、小賈斯汀、多米諾樂團、平克樂團、皮普、1世代、佛羅・里達、希爾頓、維若妮卡、勞・凱利、馬頭合唱團
區區兩個人就寫下了我們聽見的大多數內容,用的還是一成不變的hooks、riffs以及電子鼓效果,這還能不難怪音樂怎麼聽起來總是一模一樣嗎?
瓊・薩拉也使用了例如可以反映出一篇文章的理解難度與寫作質量的“弗萊什-金凱德可讀性指數”(Flesch Kincaid Readability Index)等指標,研究了過去十年來的抒情智商(Lyric Intelligence)。結果證明,隨著歌詞越來越短又更加傾向於頻繁運用重複的詞彙,抒情智商發生了滿級的下跌。藝術家親自創作自己的歌曲在今日已經非常少見,當像泰勒絲・斯威夫特那樣的藝術家聲稱她們都是親力親為時,這部分是真的,畢竟她所做的也就是寫下與她新分手的男友有關的歌詞,但讀譜或創作她要演唱的整體內容都非她能力所及。
電子音樂是造成音樂衰退的另一個原因,正如我們在廣告中聽到的盡是些毫無才華的人,他們如果沒有自動調音(autotune)就成不了事。自動調音是指人為地拉長或連奏聲音,好讓它能更接近中心音高。如果沒有自動調音,今天的許多流行音樂手和饒舌歌手都要完蛋,其幾乎已經變成了一種音樂輔助輪。但不同於一個正在學騎腳踏車的五歲小孩,他們從來不曾想過要把輔助輪取下,好讓自己成為一個成熟的音樂家。我還能再提一提U2樂團的吉他手伊凡斯(The Edge),那個正在推廣能讓節奏數字延遲與音樂節奏同步的傢伙?你可以很直接地說他是一個才華洋溢的音響工程師,而不是厲害的吉他手。
今日的音樂純粹是為了銷售而非靈感而生。現在的藝術家往往更注重產出大眾熟悉的東西,這對增加商業上的成功有益無害(音樂行業的高管都是人盡皆知的趨利避害者)。
在20世紀70年代中,大部份的美國高中都有合唱團、管弦樂隊、爵士樂隊和音樂欣賞班。今天的很多學校都會把你侷限在音樂欣賞班上,因為這是最便宜的選擇。拉塞爾(D.A. Russell)在發表於《赫芬頓郵報》的一篇文章〈取消高中選修,藝術與音樂——這麼多理由-這麼多謊言〉(Cancelling High School Elective, Arts and Music—So Many Reasons—So Many Lies)中寫道,音樂、藝術及選修課的老師總是得面臨課程被取消的威脅。最糟的是,取消的理由八九不離十都是學校管理層蓄意渲染的兩個謊言:1. 資金不足(最大的謊言);2. 音樂和藝術本身的成本太高(也是個小謊言)。
真相是:選修課實際上已被標準化的考核竄了位。管理階層只在乎藉由如何集中課程通過考核好保住他們的職位與學校的地位,而不是幫助老師擺脫各種瑣碎的要求,令他們可以在課堂上盡情教學而不必搭理考核。
那麼還可以做些什麼呢?首先,我們國家的教育系統應該好好看待音樂素養的培育。此外,父母也應該鼓勵他們的孩子學習樂器,因為它已被證明有助於大腦突觸連接、學習紀律、工作道德還有團隊合作。在足球這樣的接觸性運動已被表明會造成腦損傷的同時,音樂卻是確確實實的大腦增強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