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揭露阿努納奇:這些古代太空人理論的主角是誰?古代文本又到底透露了什麼?——Part 1

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unexplained-phenomena/anunnaki-revealed-who-were-these-beings-ancient-astronaut-theory-what-do-021716


By Jason Jarrell and Sarah Farmer


 

這個時代見證了古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是如何在形形色色的媒體推波助瀾下正受到不可思議地熱烈普及,這股愈演愈烈的趨勢著實該歸功於許多研究人員的著作,這些人相信蘇美爾神話與人類其實是被一群外星人設計或創造的理論有著深刻的關聯。又被稱為古代太空人理論(Ancient Astronaut Theory)的這整個領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奠基自撒迦利亞・西琴(Zecharia Sitchin)翻譯的楔形泥板,他的《地球編年史》(Earth Chronicles)系列也成為了現代這個外星神教會的磐石。


西琴的理論重點就是一群名叫阿努納奇(Anunnaki)的神話角色,他聲稱是他們用自己的DNA與直立人混合創造了人類——好奴隸後者來為他們開採黃金和其它礦物。如今這些阿努納奇經常被等同於《舊約》中的上帝。


阿努納奇創造了人類?


但那些楔形泥板真的是如此看待阿努納奇和其他神話角色的嗎?這些角色在古代太空人理論中的模樣與作為又是否確實符合古代世界的觀點?


皇室血統


首先,阿努納奇真正的翻譯應該是“皇室血統”或“阿努的世系”而不是“那些降臨的人”或“那些從天而降的人”,很多現代來源都有此一誤解。阿努納奇實際上是“太古時代的蘇美爾神靈”,這個眾神萬神殿全是系出於天空之神阿努(Anu)跟他的妹妹祺(Ki)。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學者已經指出阿努納奇從更恰當的角度來說應該被辨識為半神或具有一半神性的生物。阿努的妹妹祺在最初顯然並不被認為是一個神,她是在神話演變的晚期才被賦予了女神的地位。


阿卡德人的滾筒印章可以追溯至大概公元前2300年,印章上描繪了神祇伊南娜、烏圖、恩基這三個阿努納奇人。


正如威廉・克勞賽(William Klauser)所解釋: 


“有些權威會質疑祺到底是不是一位神靈,這是因為沒有任何關於她的崇拜的證據,而且這個名字也在屈指可數的蘇美爾創世文本裡出現過。塞繆爾・諾亞・克萊默(Samuel Noah Kramer)則認為祺與蘇美爾人的母神寧胡爾薩格(Ninhursag)本來是同一個形象。後來她又演變成了巴比倫人和阿卡德人的女神安圖(Antu,源自於蘇美爾人的An)。”


總而言之,這意味著阿努納奇最初是誕生自天空之神與凡人女性的聯姻,後來這位女性在神話傳統中被神化了。


四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30年左右的銅合金雕塑,每個都是古美索不達米亞的神祇,他們頭上還戴著彰顯身份的角冠。


塵歸塵


除此之外,“祺”還是蘇美爾人用來表示“大地”的標誌,阿努的這位配偶有時候也會被認為是大地的化身。這很類似於《聖經》曾提到人是由塵土所造(《創世紀》2:7)的傳統。一群由凡人女性所生的半神的概念也與《聖經》以及典外傳統裡的拿非利人很相近。對於拿非利人最具參考性的其中一份古代文本便是非正典的《以諾書》,它的作者常被認為是雅列之子兼瑪土撒拉之父以諾。《以諾書》在今天一般被看作是偽經,並為大多數主流神學院排斥,但也並非總是如此。有很多早期教父,譬如雅典那哥拉、革利免、愛任紐和特土良都願意接受它作為正典,而且在《死海古卷》中還發現了十份亞拉姆語的〈以諾書〉抄本片簡。《猶大書》也引用過《以諾書》的內容,另據估計《新約》本身亦有數百處引述。


記載在《阿勒坡抄本》(Aleppo Codex)中的公元10世紀的〈猶大書〉1:1。


上帝之子,人之女


《以諾書》最出名的段落就是對發生在《聖經》所載的大洪水之前的某些事件的詳細記載(尤其是《創世紀》6:1-4)。據《以諾書》所敘,名為守望者(Watchers)的兩百名墮落天使在示阿撒(Semyaza或Semjaza)的帶領下降臨在黑門山,並從那裡開始與人類女性聯姻。這些天使中的每一個“都為自己選了一個妻子,然後同她們交合,這導致了‘巨人’這個混血的產生。”這些巨人最終“吃光了人們的所有收穫”,並且“當人們再也無法餵飽他們的時候,巨人就轉口過來把他們當做盤中飧。”(《以諾書》6-7)這些行為使得上帝必須有所作為,上帝詛咒這些巨人要互相殘殺好“讓他們能在戰鬥中摧毀彼此”,祂又遣下天使長來把守望者綁在“地球的山谷上”(10)。就如今天的大家都知道的那樣,誕生自守望者的這些孔武有力的傢伙在希伯來文本裡就被叫做拿非利人。


阿努納奇的聖所的位置


學者們已經注意到阿努納奇和拿非利人的神話之間存在著相似性。愛德華・利賓斯基(Edward Lipinski)在1971年發表了對數份古代文本的學術分析報告,其中包括古巴比倫版的《吉爾伽美什史詩》,所有這些文本包含的重要細節都足以揭曉阿努納奇的聖所在古代東方思想與宇宙學中的真實位置。利賓斯基發現:“事實上,古巴比倫版本(《吉爾伽美什史詩》)聲稱阿努納奇的居所是位在黑門和黎巴嫩。”他特別強調的是《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12-21段,這些段落敘述了諸神的住所守護者胡巴巴是如何死在吉爾伽美什的同伴恩奇杜之手,然後文本接著提到兩人“穿過森林,打開了阿努納奇的秘密住所。”儘管後來的神話又提出了另一個阿努納奇家園的替代位置,不過照利賓斯基解釋說,年代最為久遠的美索不達米亞和近東迦南文本都指向了黑門山的雪松森林。


“...在提到山的段落仍然可以發現舊傳統的痕跡,隱藏在雪松森林裡的眾神住所的守護者是胡巴巴。我們相信這座山是屬於前黎巴嫩山脈的黑門山...因此,根據古巴比倫版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前黎巴嫩山脈南部很可能就是阿努納奇居住的山峰。在古巴比倫時期,阿努納奇仍被視為通俗的神靈...所以黑門山理當是眾神的住處。”


覆蓋白雪的黑門山


天地相交


利賓斯基還指出,黑門山在古代世界也被認為是國際條約的維護地,他將這個傳統和《以諾書》裡守望者的到來聯繫了起來。再將《十二族長遺訓》與《以諾書》等偽經納入研究中後,利賓斯基總結說:


“黑門山是一座宇宙之山,它將地球與最低層的天國相連在一起。同樣的觀念也蘊含在《以諾書》中的上帝的兒子們背後,天國的實體之所以聚集在黑門山山峰,就是因為此地是眾神之山,迦南的奧林匹斯。”


黑門山位於前黎巴嫩山脈南端,橫跨敘利亞和黎巴嫩的邊界。黑門山的最高峰高達九千兩百三十二英尺(兩千八百一十四米)。這個地區有很多古老的祭壇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而且直到最近的君士坦丁大帝時代都還是神廟跟儀式的首選。更重要的是,吉爾伽美什即使在古代世界也是相當遠近馳名,因為據說他擁有前大洪水(antediluvian)世界的知識,就如烏加里特的《吉爾伽美什史詩》(5-9)這麼寫道:


“他到處尋覓權柄的所在之處,他通曉關於萬物的全部智慧。他走過一條前往烏特-納皮斯提所在之處的遙遠之路,他越過廣闊的大海直到日出處:他帶回了來自前大洪水時代的消息。”


這些段落將為我們帶來完整的視野,好一窺利賓斯基對古巴比倫版的《吉爾伽美什史詩》的詮釋,其中透露了古代國王旅行的目的地黑門山——那裡是阿努納奇的住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