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歷代秘教(22)元素跟它們的居民


說起當今對靈物學(pneumatology,研究靈性物質的哲學分支)最得全要領且深入淺出的闡述,人們都實在應該好好感謝菲利普斯・奧里歐勒斯・帕拉塞爾蘇斯(原名德奧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馮・霍恩海姆)這位煉金術士與赫耳墨斯哲學家中的翹楚,而且他真正地掌握了皇家奧祕(Royal Secret,即賢者之石和生命靈藥)。帕拉塞爾蘇斯認為,古人熟知的四大元素(土、火、氣、水)實際上都是由一種奧妙的蒸汽原理跟粗俗的有形物質混合生成。


因此,氣本身就有自然-有形的大氣與可被稱為靈氣的無形、揮發性物質這雙重形態。火同樣也有有形與無形、可辨和不可辨兩態——如透過物質、實質之火顯現出來的靈性、以太之火。依此類推,水也是由稠密的流體跟流體性的潛在本質構成。土也可按此被一分為二——它的下部是固態、土質、不變的;上部是更高層次、純淨、可變且非實在的。描述元素的一般術語已經概述了這四大原理的較低或物理階段,同時針對元素本質的名字也對應於它們的無形靈性構造。礦物、植物、動物和人類無不生活在由這四大元素組成的世界,而且也是這些元素的不同組合產生出了那些生物體。


亨利・德拉蒙德(Henry Drummond)在《精神世界的自然法則》(Natural Law in the Spiritual World)中這麼描述過這個過程:“如果我們從所有生命開始的物質始基分析,我們會發現它都是由清晰明瞭的結構,即類似於胚乳或蛋白的果凍狀物質組成。它的構成包括碳、氫、氧和氮,其名為原生質。它不僅是所有生物體的生命萌芽,也是此後繼續茁壯的基本單元。‘原生質,’赫胥黎曾說過:‘無論是單純或有核,都是所有生命的根基,這就是窯匠手裡的泥土。*1’”


古代哲學家所說的水元素就是現代科學的氫、氣是氧、火是氮、土是碳。


就如同有形的自然界充滿了森羅萬象的生物,帕拉塞爾蘇斯聲稱它的無形、屬靈副本(由有形元素的精細原理構成)也生活著他稱之為元素精靈的豐富多彩的奇特生物,至於自然精靈是後來才出現的稱呼。帕拉塞爾蘇斯將這些元素精靈分成四個種類,分別被他叫做諾姆(gnomes,地精)、溫蒂妮(undines,水精)、西爾芙(sylphs,風精)以及沙羅曼達(alamanders,火精/火蜥蜴)。據他教導說,他們是貨真價實的生物,很多在外形上看起來皆與人類無異,而且他們居住在一個人類礙於自己不發達的感官無法超出更廣大的元素限制故而無法發現的世界。


希臘、羅馬、埃及、中國和印度文明都含蓄地相信薩堤爾、妖精和哥布林的存在,他們相信海裡生活著人魚、河流和噴泉中有寧芙、空氣中有仙子、火堆中有拉瑞斯(Lares)和佩納忒斯(Penates)、土地裡亦有法翁、德津阿得斯與哈瑪德津阿得斯。這些自然精靈會受到最崇高的敬拜,虔誠的獻禮自然也不在話下。偶爾由於大氣的變化或奉獻者本身擁有別於常人的靈敏,他們才會變成可見。有很多作家都曾特地對他們大書特書,這表明這些人都確實親眼見過這些生活在自然界的奧祕領域中的居民。有不少權威都懷疑被異教徒頂禮膜拜的眾多神祇的真實身份其實就是元素精靈,因為有些這樣的無形居民在人們的想像裡都是極為威風凜凜且儀態華麗。


希臘人稱呼這些元素精靈叫做代蒙,尤其是那些更高階的傢伙,這些精靈也理所當然深受崇拜。在各個代蒙中最名聞遐邇的絕非那個一直在指引著蘇格拉底的神秘靈體莫屬,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曾對他表示過最衷心的褒獎。那些對這種無形精靈進行過大量研究的人應該會發現,不論是蘇格拉底的代蒙還是雅各・波姆的天使實際上很可能並非真的是元素精靈,而是這些哲人自己平時秘而不顯的神聖本性。在他為《阿普列尤斯論蘇格拉底的上帝》(Apuleius on the God of Socrates)所做的注釋中,托馬斯・泰勒就提到:


“從蘇格拉底鶴立雞群的智慧就可以推斷,他身邊的代蒙必定是最高階的精靈之一,這麼說來阿普列尤斯稱這個代蒙為上帝也不無道理。從蘇格拉底本人在《阿爾西比亞德斯前篇》中的證詞來看,他的代蒙的確神聖非凡,因為在這篇對話錄裡他清楚地說道:‘我一直認為,並不是上帝在背後指示我們的你來我往。’在《申辯篇》中他亦十分明白地指出這位代蒙在他們自身的階層裡享有神聖的超越性地位。”


這些曾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主張有無形的元素包裹並穿透著地球,而且其中還居住著智慧生物的想法對今日已變得索然無味的人心而言著實是荒謬不堪。可是,這樣的主張卻得到了ㄧ些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知識份子的青睞。米蘭哲學家法修斯・卡丁(Facius Cardin)深信西爾芙的存在、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親眼見過沙羅曼達、聖安東尼(St. Anthony)的潘神、拿破崙的小紅人或諾姆(le petit homme rouge),他們通通都曾在歷史記載中留下自己的蹤跡。


即使是文學也為自然精靈延續了一席之地。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中有調皮搗蛋的帕克(Puck)、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的玫瑰十字會詩作《秀髮劫》(The Rape of the Lock)裡也有出現元素精靈、利頓伯爵(Lord Lytton)的《扎諾尼》(Zanoni)中的神秘生物、詹姆斯・巴里(James Barrie)筆下那永不衰老的小叮噹(Tinker Bell)還有家喻戶曉的《李伯大夢》(Rip Van Winkle)裡的李伯在卡茲奇山遇見的保齡球好手,這些都是文學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角色。這些神秘的小東西在不同民族的民間傳說和神話中更是比比皆是,他們往往在古堡裡神出鬼沒、守護著地底深處的財寶、在毒蕈的庇蔭下建造自己的家園。仙子在童年時總是令人心情澎湃,以至於大部份的孩子都始終不肯放棄相信他們的存在。不過,不久以前的偉大世界思想家也仍然相信仙子不假,究竟是不是柏拉圖、蘇格拉底與楊布里科斯這些人都錯了仍舊是一個尚無定論的疑問。


帕拉塞爾蘇斯在敘述構成元素精靈的身體的物質時對他們的肉身做了兩類,第一類是我們都通過亞當繼承下來的那種,這就是肉眼可視的肉體。第二類是不是繼承自亞當且更加纖細,不受前者限制的肉體。元素精靈的身體就是由這種跨實體的肉體組成。帕拉塞爾蘇斯還說,人的身體與自然精靈的身體之間的差異也同樣存在於物質和精神之分。


“然而,”他補充道:“元素精靈並不是純粹的靈體,因為他們有肉、有血和骨頭;他們擁有生氣也會繁衍後代;他們會尋歡、交談、行動與睡覺,因此他們不能被簡單地歸類為‘靈體’。他們是介於人與精神之間的存有,但與兩者都有相似的地方,他們在組織與形式上也類似於男女,而且他們的運動速度就和靈體一樣快。”(參見《神秘哲學》〔Philosophia Occulta〕,弗蘭茲・哈特曼譯)


這位作者還說這些生物都是複合體,因為就構成他們的質料而言,他們似乎是精神與物質的綜合體。他用顏色來解釋了這個概念,例如藍色與紅色可以混合出紫色,這個新顏色既不等同於其它也非屬那兩者。自然精靈就屬於這種情況;他們既不是精神生物也不是物質生物,而是由我們所說的靈性物質或以太構成。


帕拉塞爾蘇斯更進一步指出,儘管人是由數種不同的本質(精神、靈魂、心智和身體)組合成一個整體,但被元素精靈依據來誕生與活命的只有一個原理,那便是以太。讀者必須記住,以太指的其實是四大元素的靈性本質。有多少元素就有多少以太,就如有多少自然精靈家族就有多少以太存在。這些家族完全孤立在自己的以太之中,與其它以太的居民沒有任何交際;但由於人自身的意識感知本性中樞擁有對四大以太的感受,所以任何元素王國都可以在適當地條件下與他進行交流。


自然精靈無法被更大的元素消滅,譬如火、土、氣或水都不行,因為他們的振動頻率都高於這些塵世物質。這些存有僅僅是依託著一個元素或原理(以太)而存在,不過他們並沒有不朽的精神,他們在死後只會自動分解成他們最初誕生自的元素。這些存有的個人意識在死後也無以延續,因為沒有合適的載體可供他們使用。他們依據的那種純粹物質都不會與各種載體產生摩擦:因此,他們的身體機能幾乎不會磨損或撕裂,這使他們可以活得很久。由土以太構成的那些活得最短;最長的是由氣以太構成者,其平均壽命介於三百至一千歲。帕拉塞爾蘇斯堅持他們生活在和我們地球的環境相似的處境下,而且他們也難免疾病侵擾。這些生物據說沒有辦法進行靈性上的發展,但他們大部份都擁有高尚的品格。


對於使自然精靈得以存在的元素以太,帕拉塞爾蘇斯寫道:“這四大元素可供他們生存:寧芙是水元素、西爾芙是氣元素、矮人(pygmies)是土元素、沙羅曼達是火元素。他們又被稱作溫蒂妮、希爾維斯特(sylvestres)、諾姆、伏肯乃。這每個物種都只能在他們從屬的元素中穿梭,脫離不得。就好比我們離不開空氣,魚類離不開水;他們同樣也都無法在互相的元素中生存。對所有這些元素實體而言,他們生活在其中的元素都是透明、無形且可吸入的,一如大氣之於我等。”(參見《神秘哲學》,弗蘭茲・哈特曼譯)


讀者應該注意,切勿將自然精靈與隨著無形世界演化而來的真實生命浪潮混為一談。雖然元素精靈是由單一的以太(或原子)的精華組成,可是天使、天使長以及其他超驗實體都是複合生物,他們的構成包括精神本性及一系列載體,但卻與人有所不同,也不受物理身體的諸種限制。


對哲學家來說,自然精靈這個概念的起源通常都被認為是來自東方,也許是婆羅門;帕拉塞爾蘇斯最初也是從東方聖賢那裡獲得了對這些精靈的認識,他在自己一生的哲學漫游之旅中一直與那些聖賢有所來往。埃及人與希臘人也是從差不多的來源得到了這些知識。有了帕拉塞爾蘇斯、阿貝・德・維拉爾(Abbé de Villars)以及其他作家的零星著作,現在我們可以來仔細考察這大四類元素精靈。


諾姆


居住在又被稱為大地以太的土元素裡的精靈叫做諾姆(這個名字可能是源於希臘文genomus,意思是土裡的居民,參見《新英語詞典》〔New English Dictionary〕)。正如同各種類型的人都是演化自實在的物理元素,這些諾姆亦都是演化自大自然中的實在以太元素。這些地精的振動頻率非常接近於泥土物質,因而他們對岩石跟植物都能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也連帶包括動物與人類王國中的礦物元素。有些諾姆就像矮人一樣,終日與石頭、寶石和金屬為伍,他們應該是秘寶的守護者。他們生活在洞穴裡,亦即斯堪地納維亞人口中的那片遙遠的尼伯龍根之地。在華格納那齣精彩絕倫的連環歌劇《尼伯龍根之戒》中,阿爾貝里希就成為了矮人之王,而且他還喝令這些小生物去為他挖掘埋藏在地底深處的寶藏。


除了矮人以外還有其他諾姆,他們又被叫做樹精或森林精靈。這個群體涵蓋了希爾維斯特、薩堤爾、潘納斯(panans)、德津阿得斯、哈瑪德津阿得斯、杜達利斯(durdalis)、小精靈、棕仙、林中小老人。據帕拉塞爾蘇斯說,諾姆是用看起來很像是雪花石膏、大理石和水泥的材質來建屋蓋舍,可是那些材料具體到底是什麼東西沒人知道,在物理層面上根本沒有對應物。有些諾姆家庭會聚集成社區,其他則是依附於他們生長的物質。舉個例子,哈瑪德津阿德斯的一生就與他們所屬的植物或樹木生死與共。據說每一種灌木和花朵都有自己的自然精靈,後者通常都以植物的物理軀體來當做自己的住家。古代哲學家已經認識到大自然的每個環節均體現著智慧的原則,他們相信縱然自然選擇的結果是表現在沒有組織心理的生命身上,但它們實際上卻也都是自然精靈的展現。


蓋利(C. M. Gayley)在《古典神話》(The Classic Myths)中就指出:


“古老的異教有一個優美的特色是它喜歡從自然界的每一個環節中找到神靈的蹤影。天馬行空的希臘人相信在大地與大海中都生活著神聖的生命,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我們今日的哲學歸因於自然法則的現象。”


因此,作為與其休戚與共的植物的捍衛者,元素精靈會有選擇地接受或拒絕任何食物元素,色素的沉積、種子的保存與保護以及其它各種善舉都是他們不會吝嗇的勞動。每個物種都會有各自不同但卻最適合的自然精靈,例如那些與有毒灌木為伍的精靈從外貌上就令人反感。有人說毒参的自然精靈看上去非常類似於小型的人類骷髏,上面薄薄地覆蓋著半透明狀地血肉。這些精靈居住在毒参中,而且如果毒参被砍倒那麼他們也不能活命,不過只有這種灌木仍留有一絲生氣,這些元素守護者就不會消失。


很多偉大的樹木也有它們的自然精靈,但可遠比那些小植物的要高大得多。矮人負責的工作包括要切割藏在岩石裡的結晶和培養礦脈。當矮人與動物或人類一同共事時,他們的工作通常會僅限於與他們自己的本質相對應的範圍。所以他們總是與被歸屬於礦物王國的骨頭一道,古人相信如果沒有元素精靈的協助,那麼斷裂的骨頭就不可能會康復。


諾姆也有不一而足的大小——大部份對人類而言都不足掛齒,儘管其中有一些擁有隨心所欲改變身形的能力。這就是他們如果發揮了自己賴以存在的元素的極端流動性後可以引發的結果。對於他們,維拉爾曾如此寫道:“大地裡充滿了居住在裡頭的諾姆,這些身材矮小的傢伙是寶藏、礦物跟寶石的守衛。他們相當聰明,是人類的好朋友並且很容易管束。”


不過也並非所有權威都同意諾姆都是那麼和藹可親,有不少人反而聲稱他們極為狡猾又惡毒,既難以管理又總是心懷不軌。話雖如此,這些作家卻也都同意如果能成功贏得他們的信任,那他們就會變得相當忠實且真誠。古代世界的哲學家和啟蒙者都略知這些小生物的一二,他們也被教導過該如何與這些生物溝通並在重要的事情上相互合作。然而,魔法師總會一再被警告絕對不要背叛元素精靈對自己的信任,因為假如他們真的這麼做,這些無形生物就有可能會利用人的主觀作用來使之陷入無窮無盡的悲傷,甚至是陷入萬劫不復。只要一個神秘主義者願意為他人服務,那諾姆就也會願意為他服務,但如果這個人試圖自私自利地揮霍他們的幫助來獲得短暫的力量,那他們的無情怒火也會直撲他而去。就算他企圖欺瞞他們,最後的結局也會是如此。


誠如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所刻畫的那樣,每到一年裡的特定日子地精就會舉辦盛大的慶典,屆時這些元素精靈會一起共聚來歡慶大自然的美麗與和諧以及可以預見的豐收。這些諾姆的統治者是一位國王,他深受他們的愛戴和尊敬。他的名字叫做哥布(Gob);也因為這樣他的臣民才常被稱為哥布林。中世紀的神秘主義者為自然精靈的四大王國都分配了一個創世角落(一個原點),鑒於他們粗俗樸質的性格,諾姆於是被配發至北方——在古人眼中那裡是黑暗和死亡的發源地。人類的性格中有四分之一的部分也被分配給諾姆,因為他們有很多都住在陰暗的洞穴跟森林裡,所以他們的氣質也被認為帶有憂鬱、鬱悶和沮喪。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真的有這種傾向,而是他們對具有這種相性的元素特別能夠控制。


諾姆也會喜結連理與共組家庭,女性的諾姆被稱為諾米德斯(gnomides)。他們有些人是穿著以自己居住的元素編織成的衣服,也有的衣物就是自己本身的一部分,而且還會像動物的毛皮一樣與他們一起長大。據說這些諾姆的食慾宛如無底洞,他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吃,不過他們畢竟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來賺取食物。他們大多數的性格都很小氣,喜歡把東西藏在不為人知的地方。有大量證據表明小孩子特別容易看見諾姆,這是因為前者與大自然的物質層面的連接仍未完全完成,所以他們仍能或多或少地意識到無形世界的存在。


傳統的諾姆形象,引自蓋魯舍普(Gjellerup)《埃達之歌》(Den Ældre Eddas Gudesange)。

諾姆中最常見的有棕仙或妖精(elf),這種只有十二至十八英寸高的古靈精怪小生物通常都穿著綠色或赤褐色的衣服。他們大部份看起來都十分年老,幾乎都留著白鬍鬚且身材頗為渾圓。他們有時會被看見從樹樁的洞中竄出,也有時他們會以溶解進樹木中的方式消失。



根據帕拉塞爾蘇斯:


“人生活在元素之外,元素精靈生活在元素之內。後者也有自己的住宅與服飾、禮儀和風俗、語言跟政府,猶如蜜蜂會擁立牠們的蜂后和動物會有牠們的領袖。”(參見《神秘哲學》,弗蘭茲・哈特曼譯)


帕拉塞爾蘇斯與希臘神秘主義者在對加諸在自然精靈身上的環境限制有不同的意見。這位瑞士哲學家認為構成他們的是微妙的無形以太,既然如此那他們就只有在某些機遇下才能被看見,並且僅限於能夠呼應他們的以太振動的人。另一方面,希臘人顯然認為很多自然精靈都具有能夠在物理世界中運作的物質構成。由於夢境往往都是生動非凡,一個人在一覺醒來後總是會相信自己確實有身歷其境。如果能夠準確地辨別物理視覺與以太幻象,那麼這些分歧便不會不能解釋。


然而,即便是這種解釋也難以令人信服地說明薩堤爾的存在,據聖耶柔米記載,曾有一隻薩堤爾在君士坦丁統治期間被活捉並公開展示。他擁有人形,但卻長著山羊角和羊腿。他在死後被封存入鹽裡,而且還被人帶到皇帝面前好證明其存在不假(可以想見,現代科學仍會把他當怪物看待)。


溫蒂妮


就好比諾姆受土元素限制,所以溫蒂妮(賦予水元素精靈家族的名字)也得在名作潮溼(或液體)以太的無形靈性精華中才能活動。她的振動頻率最接近水元素,因此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自然界中的這種液體的過程與作用。美貌似乎是水精常見的特徵,無論是在藝術作品或雕塑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她們被表現得極為均稱且優雅。主宰水元素——這一直以來都是女性的象徵——正因如此水精才總是被以女性來代表。


溫蒂妮有許多組織形式,她們有的生活在瀑布,從浪花中就可以瞥見她們、也有的生活在川流不息的河流、有的生活在水滴中、有的生活在淤泥的沼澤裡、至於其他則棲息在清澈的高山湖泊。據古代哲學家說,每一座噴泉都有它的寧芙;每一片海浪中也都有海洋女神奧西妮德(oceanid)的身影。水精還有其他別名,譬如奧蕾德斯(oreades)、娜里德斯(nereides)、利莫妮亞斯(limoniades)、納亞德斯(naiades)、水精靈(water sprites)、海洋女士(sea maids)、美人魚(mermaids)還有波塔米狄斯(potamides)。其他水寧芙的名字大多都是來自於她們棲居的溪流、湖泊或海洋。


古人在描述她們時已就某些特徵達成了共識,一般說來所有溫蒂妮在外貌和身形上都與人類相去不遠,即便生活在小溪和噴泉中的那些的比例會相應變小。人們普遍相信這些水精偶爾能夠幻化為正常的人類外表,甚至是與男人和女人交合。關於這些精靈和她們被收養的傳說在漁民之間相當盛行,但幾乎在所有情況下這些溫蒂妮最後都會聽見水的呼喚,重新回到海洋之王涅普頓的身邊。


關於男性溫蒂妮人們始終所知不多。這些水精並不像諾姆那樣會蓋房子,她們都是在海底的珊瑚洞穴或河岸上或湖泊岸邊的蘆葦叢中住下。凱爾特人有一個傳說聲稱愛爾蘭在被如今的人們佔領前曾有過一群奇怪的半神生物;隨著現代凱爾特人的到來,他們最終隱居去了沼澤地直到今天。微型的溫蒂妮通常是居住在睡蓮或被瀑布澆灌的青苔裡,溫蒂妮與植物、動物以及人類身中的活性精華跟液體同遊。當被目擊時,溫蒂妮經常會以神似希臘女神的模樣出現。她們可以從霧氣彌漫的水中緩緩現身,但卻無法離開水域太久。


美人魚,引自利克斯森里斯《天才與奇蹟紀事》。

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溫蒂妮想必就是伴隨著古早水手們航遍七大洋的神話中的美人魚。據說這些生物上半身是人身,下半身卻是魚體,其最初的形象可能是從遠距離望見一群企鵝或海豹的錯覺。中世紀對美人魚的敘述還提到她們的頭髮和海藻一樣都是綠色,而且她們的頭上還戴著利用水下植物的花朵與海葵編織成的花圈。


溫蒂妮有非常多的家族,並且每一個都有她們各自的限制範圍,這裡就不再對此一一贅述。她們的統治者尼克薩(Necksa)同樣深受愛戴和敬重,每個人都樂於為他效命。性格對她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再創世角落的分配上她們被分配到西方。她們是極為情緒化的存有,對人類很友好也喜歡為人類做事。她們有時會被描繪成騎在海豚或其他大魚上,另外她們似乎對花朵跟植物有著特別的熱愛,她們對於這些植物的照顧就和諾姆一樣忠誠又聰明。古代詩人常說他們可以從西風中聽見溫蒂妮的歌聲,就連她們的生命最後都會為這個物質塵世多增添一絲美麗。


沙羅曼達


接下來的第三組元素精靈是沙羅曼達或曰火精,他們生活在不斷減弱的靈性以太中,那就是自然界的無形火元素。沒有他們,物質火焰就不可能產生;要是少了沙羅曼達的從旁幫助,不僅火柴無法管用,哪怕是燧石和鋼鐵也沒得發出火花,不過通常只要一有摩擦產生他們就會出現(起碼中世紀的神秘主義者是這麼相信)。由於他們居住在非常炙熱的元素裡,所以人類往往很難跟沙羅曼達溝通,畢竟任何來到他們面前的東西都會早被燒成灰燼。透過特別製做的草藥和香料,古代世界的哲學家研製了許多種香。這些香燃燒後產生的蒸汽特別適合被作為使這些元素精靈現身的媒介,借用香霧中的以太瘴氣就可以感知到他們的存在。





沙羅曼達,引自帕拉塞爾蘇斯《魔法形象三十覽》(Auslegung von 30 magischen Figuren)。

埃及人、迦勒底人和羅馬人都經常將沙羅曼達誤認成神,因為他們都有著耀眼的光輝和強大的力量。希臘人也循著古早民族的腳步神化了這些火精,他們會持續保持祭壇上的火焰興旺來榮耀精靈。




沙羅曼達的類別也和溫蒂妮或諾姆一樣變化多端,他們有很多不同的家族,在外形、大小跟身份上也都有所分別。有時候沙羅曼達看著就像是一顆發光的小球。帕拉塞爾蘇斯曾說過:


“沙羅曼達可以看起來像是火球或火舌狀,他們會跑過田野或偷偷窺探房屋。”(參見《神秘哲學》,弗蘭茲・哈特曼譯)。


據中世紀的自然精靈研究者說,沙羅曼達最常見的模樣是蜥蜴形,大概有一英尺或更長,乍看下就好似是一隻在火焰中蜿蜒爬行的發光蠑螈。還有一些的形象反而是身披著不斷流動的長袍的巨大火焰巨人,而且他們身上還穿著熾熱的盔甲。有些中世紀權威,例如維拉爾就認為瑣羅亞斯德(查拉圖斯特拉)其實是維斯塔(Vesta,傳說她是諾亞的妻子)和偉大的沙羅曼達奧羅馬斯(Oromasis)的兒子。自那以後,波斯人為了紀念查拉圖斯特拉的火焰之父,所以總是在祭壇上燃燒著火焰。


沙羅曼達有一個重要的子系叫做阿克西尼基(Acthnici),這種生物的模樣就像是一顆模糊不清的球體。他們會飄浮過夜晚的水面,偶爾還會化為膨發的火焰出現在船隻的桅杆和索具上(這就是俗稱的聖艾爾摩之火)。沙羅曼達可說是最強壯也最強大的元素精靈,統治著他們的是一位名叫德吉(Djin)的火精,他的外表相當駭人。沙羅曼達本身也非常危險,所以聖賢往往告誡人們該對他們敬而遠之,研究他們亦有著與能帶來的好處極不相稱的巨大代價。由於古人認為熱與南方有關,所以這個創世角落便被分配給沙羅曼達,他們對任何火熱的東西和急躁的脾性都有著特殊的影響。無論是對動物或人類,沙羅曼達都可以藉由操縱體熱、肝臟以及血液循環來影響情緒。此外,如果沒有他們也就不會有溫暖了。


西爾芙


儘管聖賢都說第四類元素精靈或西爾芙是生活在氣元素中,但他們的意思並不是地球的大氣層,而是無形、難以捉摸的靈性媒介——一種和我們的大氣相似的以太物質,只是更為精妙。在柏拉圖記下的蘇格拉底最後一次談話的對話錄《斐多篇》(Phædo)中,這位被定罪的哲學家曾這麼說道:


“地上居住著動物和人類,有些生活在中間區域,其他(元素精靈)則像我們居住在海邊一樣棲息在空氣中;也有的棲息在鄰近大陸的為空氣繞流的島嶼,總而言之空氣對他們來說就如同水和海之於我們,以太對他們來說也如同空氣之於我們。更重要的是,由於他們活動的方式所以他們從來不會生病(帕拉塞爾蘇斯很糾結這一點),而且遠比我們還要長壽,就是在視覺、嗅覺還有其它感官方面也更為完美,就好比空氣優於水,以太優於空氣。他們還守護著神靈確實居於其中的神殿與聖地,他們可以聽見神靈的聲音並作出應答,所以他們可以自覺地感知到神靈和與之交談,同時他們也能看見太陽、月亮與星辰的真實面貌,他們的幸福就是有賴於此。”


縱然人們一般都認為西爾芙是棲息在雲層及其周圍的大氣中,但他們真正的家其實就在山頂上。




西爾芙,引自霍華德・伍基(Howard Wookey)的素描。

西爾芙是一種變幻莫測的實體,他們可以如閃電般飛快地或是伴隨著它來回穿梭。他們可以影響大地上的氣體和以太,而且對人類非常友善。他們幾乎都長著翅膀,有時像是小天使,要不然就是嬌嫩的仙女。




在他為薩爾維特(Salverte)所著的《神秘科學》(Occult Sciences)主筆的注釋中,安東尼・托馬森(Anthony Todd Thomson)曾說過:


“仙子和仙女這種形象有著明顯的斯堪地納維亞起源,雖然仙女(Fairy)這個名字應該是源於,或者說是變體自波斯人的佩里(Peri),這是一種想像中的仁慈實體,他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保護人類免受邪靈所傷;但還有一個更有可能的起源是哥德人的法古爾(Fagur),就像精靈(Elves)一詞也是出自這個部族的通稱阿拉法(Alfa)。一旦承認了仙女的詞源,我們就可以把英國流行的仙女信仰追溯到丹麥人入侵的時候。一直以來她們都被認為是一種小小的空中生物,漂亮、活潑且為人善良,居住在一片名為阿爾夫海涅(Alf-heinner)的仙境;她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跑到地上——這時她們會留下自己拜訪過的痕跡,也就是美麗的綠色圓圈,這是她們在月光下跳舞時踩踏在露草上的結果。”


古人認為西爾芙的工作就是雕琢雪花的造型跟採集雲朵。對於後者他們是通過與提供水分的溫蒂妮一起合作完成。風是他們特定的座駕,所以古人也稱他們為風精。他們是所有元素精靈中最崇高的,在振動頻率上也是他們勝過其他元素精靈。他們的壽命可以超過百年,有很多甚至可以長至千年,而且他們似乎永遠也不會變老。這些西爾芙的領袖是帕拉爾達(Paralda),相傳他就住在地球最高的山上。女性西爾芙則叫做西爾芙狄斯(sylphids)。據說西爾芙、沙羅曼達和寧芙都與古代的神諭有很深的淵源;事實上從土裡深處和空中發出聲音的源頭可能就是他們。


西爾芙有時候也會變成人形,但無法維持太久。他們的大小同樣不盡相同,但大部份情況下不會比人類還高大,反而常常小上許多。據說西爾芙也會歡迎人類進入他們的社區,並允許後者在那裡居住很長一段時間;事實上,帕拉塞爾蘇斯就記述過這樣的例子,不過陌生的人類來客當然不可能是憑著他的物理身體來到那裡。有些人還說,希臘人的繆思女神實際上就是西爾芙,因為這些精靈總是會現身在夢想家、詩人和藝術家的腦海中,然後利用他們自己對大自然的優美與壯闊的知識來給予那些人靈感。西爾芙得到的是創世角落的東方,他們的性格往往快樂、多變卻也充滿怪僻。天才所具有的ㄧ些共通特質據說都是西爾芙彼此合作帶來的禮物,不過這也帶來了西爾芙本身慣有的怪裡怪氣。西爾芙可以影響人體中的氣體,甚至是間接影響到神經系統,他們的反覆無常最明顯的體現在了這裡。他們沒有固定的住所,通常都是四處漫游——他們基本上就是元素遊牧精靈,是一股儘管無形但卻始終存在的代表宇宙的智慧作用的力量。


綜合意見


與帕拉塞爾蘇斯不同,某些古人認為元素精靈王國亦會彼此攻伐,而且他們還從這些自然精靈王國的爭執中認識到了元素本身彼此間的鬥爭。他們相信落雷擊碎石頭就代表沙羅曼達正在向諾姆發起攻勢,這些精靈不能在他們自己特有的以太精華層面上互相攻擊,因為組成這四大王國的四種以太的振動頻率無法彼此對上,所以他們不得不轉而朝各自都共有的地方出招,那就是他們都在其中握有一定力量的物理宇宙。


自己人鬧鬩牆的事也是時有所聞;譬如一支諾姆軍隊攻打另一支同胞軍隊,所以他們也會發生內戰。許久以前的哲學家透過人格化和擬人化大自然的各種力量來解決它明顯的不一致性問題,這就是說他們把這些力量設想成種種不同的人類性格,然後預期它們也會跟著表現出人類典型的標同伐異之舉。黃道上的四個固定星座也被分配給了這四大王國,諾姆被認為帶有金牛座的本性、溫蒂妮是天蠍座、沙羅曼達體現了獅子座的構成、西爾芙則控制著水瓶座的流射力。


基督教把所有元素精靈通通打成了惡魔,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誤解,因為對於普通人而言惡魔就是十惡不赦的代名詞,但自然精靈實際上並不比礦物、植物和動物更具惡意。有很多早期教父也聲稱他們曾經遭遇過元素精靈,還同他們互相辯論。


如前所說,自然精靈並沒有辦法永生,雖然有些哲學家曾舉出幾個孤立堅稱他們可以在熟悉無形世界的某些精妙原理的老手和啟蒙者幫助下獲得永生。


正如物理世界會有分解這個過程發生,它在以太層面上也有相應的作用。在正常的死亡情況下,自然精靈會被分解回透明的原初精華,這就是精靈最初得已誕生的根基。不管後來有多少演化成長,這一切都只會被記錄在原初精華或元素身上,而不是從中衍生的終究會朽的元素精靈。


由於不像人一樣是複合的有機體又缺乏應有的靈性與智慧載體,所以自然精靈的理性智慧只能算是近似於人,可是這受限於他們自身的官能——即限制在單一的元素——換言之在他們對自己據以存在的特定元素擁有遠遠超乎人類的智慧。


夢魔(incubus)跟魅魔(succubus)這兩個詞彙也被早期教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拿來稱呼元素精靈。不過夢魔和魅魔都是邪惡且不自然的受造物,而元素精靈是表示所有生活在四大元素中的居民的共同術語。據帕拉塞爾蘇斯指出,夢魔和魅魔(兩者分別為男性與女性)皆為寄生生物,他們靠著邪惡的思想與星光體的情緒來過活。這些術語同樣也適用於巫師和黑魔法師手下的超物理生物。


雖然這些幼蟲在任何意義上都絕不是想像力的產物,但關於他們的確有很多異想天開的謬想。古聖先賢把他們當作造成惡習的無形原因,這是因為他們總是徘徊在道德薄弱者的身邊,並且時常煽動後者繼續自甘墮落。出於這個緣故,他們也經常光顧吸毒場所、跳崖勝地和妓院,他們會在那些地方附身到被他們害得惡盈滿貫的不幸之人身上。


使用成癮藥物或酒精興奮劑來痲痹感官的人可以短暫地碰見這些星光層的居民。大麻或鴉片癮君子在幻象中見到的美人,還有酒毒性譫妄受害者見到的恐怖怪物都是這些陰暗實體的例子,只有那些本身就犯有惡行、相當於成了吸引他們的磁鐵的人才能看見。


與元素精靈、夢魔以及魅魔都不同的是吸血鬼,根據帕拉塞爾蘇斯的解釋吸血鬼其實就是生者或死者(多半是後一個)的星光體。吸血鬼會為了延續自己的物理存在而不惜搶奪他人的生命能量來為己所用。帕拉塞爾蘇斯在他的《靈論》(De Duck Spirituali)曾就這些壞心腸的實體寫道:


“一個健康且純潔的人絕不會被他們迷惑,因為這些寄生蟲只能對那些肯為他們在自己的腦中騰出空間的人上下其手。健康的心靈就像是一座儘管其主人沒有意識到但卻堅不可摧的城堡;可是如果他們被邀請進入,那他們就會激起男人和女人的激情和渴望,他們會在人的腦海裡播下有害無益的惡念;他們可以磨銳動物的智性與扼殺道德。邪惡的靈體只痴迷於那些任何動物本性佔據主導地位的人類,但他們無法傷害那些被真理之精神照耀的人一根寒毛;僅有那些慣於被自己的低級衝動擺佈的人才會受他們影響。”(參見帕拉塞爾蘇斯,弗蘭茲・哈特曼譯)


加巴利斯伯爵*2還提出了一個與過往的傳統頗為不同的奇怪觀念,這是一個有關臻至完美的觀念,亦即一個人與元素精靈的結合。據他列舉,從這種結合孕育出的後代包括了海克力士、阿基里斯、埃涅阿斯、珀修斯、麥基洗德、柏拉圖、提亞納的阿波羅尼奧斯以及魔法師梅林。


__________

*1 《耶利米書》18:4 “窰匠用泥做的器皿,在他手中做壞了,他又用這泥另做別的器皿;窰匠看怎樣好,就怎樣做。”

*2  原為17世紀的法國神秘主義者維拉爾創作的《加巴利斯伯爵》(Count de Gabalis)中的虛構角色,這位伯爵在書中介紹了這個世界的奧祕和很多稀奇古怪的生物。——譯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