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nnekatrin Puhle and Adrian Parker-Reed
__________
開始研讀心理學的人經常會聽說,如果想要研究人際關係,那麼通過學習文學作品,尤其是莎士比亞絕對會大有助益。自那以後,至少就臨床心理學而言,這個主題已經成為了一個有憑有據的替代精神病學的無意識醫學模型的人文選擇。然而,莎士比亞的一些見解卻仍未被真正認識。雖然以莎士比亞為題的論述已不勝枚舉,但對於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推導出來的超自然觀念至今卻是無人問津。
聽!意識與量子糾纏
我們大多數人都對莎士比亞的名句“世界如此遼闊,以你的哲學來思考,仍然有想不透的事情。”(出自《哈姆雷特》第一部,第五幕)耳熟能詳,但鮮少有科學家會願意嚴肅看待這句話。所以,接下來讓我們就要運用這句至理名言來審視一個引人入勝的領域:意識。
哈姆雷特、赫瑞修、馬塞勒斯和幽靈正在艾辛諾爾宮殿的站台上面面相覷,這幅畫繪製於1796年。
儘管直到今天尚未有成功融匯貫通現代物理學與心理學的公認之作,但現在至少有一門涉及生物分子研究的“量子生物學”在嘗試描繪充滿動態的“量子糾纏”——這是一種跨越時間與空間所限的共鳴,難以被尋常的原理解釋。如果量子糾纏最終被證明在自然界中屢見不鮮,那麼這些形式的共鳴也可能會發生在一顆大腦,甚至是複數的不同大腦之間。一彈指間,超自然現象就變成了正常的科學!
事實上,如果身為醫生的本文作者拉里・杜希(Larry Dossey)的觀點無誤,那麼這些研究將不僅僅是紙上談兵;它們最後更將會對現代醫學產生天翻地覆地影響。
莎士比亞的知識幽靈
我們知道在莎士比亞的作品裡總計有十四位幽靈,那麼關於他們有什麼好說的呢?
看見班柯的鬼魂的馬克白
為了公正地評判莎士比亞的作品,當時的時代精神當然必須列入考慮,在那時任何標新立異的想法都可能會害人鋃鐺入獄,如果不是被斬首的話。相比起後來的詹姆斯一世,擁護新教的伊莉莎白治世及隨之而來的復興時期更可能會為莎士比亞提供言論自由。詹姆斯雖然是新教徒,但他的另一個身份還是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加爾文主義和天主教在當地極為盛行。而且詹姆斯對巫術尤其感興趣,因為正是那些古怪的咒語打亂了他的婚姻安排,他的未婚妻乘坐的那艘從哥本哈根起航的航船便是因為一場巨大的暴風雨才被迫在奧斯陸,而非利斯著陸。
北伯威克的女巫因為被控與魔鬼同流合汙而遭到燒死。詹姆斯曾參加過其中一次審判,起初他還不相信真有魔鬼作祟,直到一名女巫終於讓他相信她的力量,那位女巫在一邊低著聲對他耳語著關於金融財政的精確未來時,也為自己埋下了一條死路。關於北伯威克女巫的審判紀錄與《馬克白》對女巫的描述相當相似。
被指控的女巫跪倒在詹姆斯國王面前;出自《惡魔研究》(1597)
在加爾文派和天主教的同情者看來,鬼魂倒也並不絕對代表魔鬼的手下;因為如果是上帝有意為之,那麼鬼魂也會被允許離開煉獄。新教徒為此還又添增了一個更進一步且現代化的選擇:發瘋者的癲狂。《哈姆雷特》是完成於詹姆斯登基前不久,鬼魂的出現象徵著煉獄的脫離,妄想則在整齣戲裡發揮著主要作用。
《北伯威克的女巫拜見魔鬼》,這張圖畫出自當時的蘇格蘭紀事報。
惡靈
《凱撒大帝》和《理查三世》皆是完稿於伊莉莎白時代。在《凱撒大帝》(第一部第三幕)裡,布魯圖斯在面對一個鬼魂時曾質問道:“告訴我,你到底是何方神聖。”接著後者即答道:“我是你的邪惡之靈,布魯圖斯。”這裡特別要注意“我是你的邪惡之靈”這個回答,這句話道出了雖然是布魯圖斯自己的意識創造出了這個鬼魂,但這個實體卻擁有自己的獨立性。然後這個實體還預言說他們下一次將會在腓立比再見——布魯圖斯就是在那裡命喪黃泉。
《理查三世》(第三部第三幕)在進入博斯沃思原野戰役之前也出現了這種獨立的靈魂,當時理查和他的對手李奇蒙都夢見了一群鬼魂。這些鬼魂百般折磨理查,但在另一頭卻鼓舞李奇蒙將經此一役成為未來的國王。
威廉・賀加斯《戴維・蓋瑞克所扮的理查三世》(1745)
這個含蓄的觀念非常接近所謂的“思想形式”觀念——一種擁有自我認同的動態思想實體。在莎士比亞那個時代,弗拉芒醫生揚・巴普蒂斯塔・范・海爾蒙特(1579-1644)已提出主張認為靈魂是想像的產物。這種觀點並不孤掌難鳴,例如在藏傳佛教傳統裡也有“tulpas”(也是思想形式,或者說是根據集體意識創造出來的實體),其據說可以被很輕易創造成型,但也會逐漸變得自主和失去控制。《仲夏夜之夢》的其中一位主要角色帕克似乎是源自於愛爾蘭地精“phooka”、也就是威爾斯的“pwca”、德國的“Pück”以及斯堪的納維亞的“Puke”。
《仲夏夜之夢》(1810-1820)裡的帕克,又名好人羅賓。上圖是亨利・福塞利對這個角色的邪惡版描繪。
也許在當代西方文化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思想形式形象便是電影《我的朋友叫哈維》(1950)中的想像兔子。電影裡的哈維是一隻六尺四長的白色兔子“pooka”,牠的原型來自凱爾特民間傳說,是一個古怪的想像朋友。最初只有怪人可以看見哈維,但牠很快就開始拓展起自己的生命,使得其他人也開始可以看到牠。另外還有一種具有催眠特徵的技巧叫做“tulpa”,出身哈佛的心理學家喬治・埃斯塔布魯克斯曾宣稱他能夠通過集體幻覺來在醫院病房裡創造出一隻北極熊,而且牠也像哈維一樣拓展了自己的存在。
《哈維》(1950)
鬼魂、喧鬧鬼與奇怪的喧擾
我們的專著計劃(《揮之不去的莎士比亞:從莎士比亞的鬼魂到精神研究》)的另一個關注點,就是要去研究一些出現在罕有書籍裡相對默默無聞的鬧鬼案例和自莎士比亞時代以來的各種靈異現象,並擇其與現代的案例比較。
有一件醒目的老案例發生在1600年的蘇格蘭瑞里克,總計有十四名目擊證人聲稱他們親眼目睹了幻影和怪象:石頭騰飛、敲擊聲、起火、傢俱移動和動物變得驚慌失措。這起案例與當代的恩菲爾德事件非常類似,其中有一些發生的現象如果不是致命的話也極為危險,所以無論事情背後的真相究竟為何,主事者都肯定擁有一身無與倫比的投擲技巧,才沒有導致嚴重的傷害。
幽靈現身
面對這些情況,我們到底該作何解釋?我們都知道,從多重任務處理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自我意識遠非只是一個單一的單元。”如果自我的一部分遭到破壞性的動機所激活,那麼就會容易產生出與“主宰自我”不相容的另一面自我,這常在宗教壓迫、人類需求被嚴重否定以及“一切皆可打破”的狀態下出現。
不過事情還不止如此。在當地歷史協會的幫助下,我們更加抽絲剝繭地發現了一些怪異的案例,也就是鬼魂莫名其妙地現身指明了謀殺案的線索。1630年,達勒姆郡盧利鎮的一名磨坊主突然遇見了一個鬼魂聲稱其知道安妮・沃克謀殺案的真相,後來遺體與衣服也確實都被找到。這位鬼魂宣稱安妮那時已懷有身孕,並遭到一名男子的殺害,之後那名男子也因此事受到提審、處決。
盧利磨坊的遺址
雖然那些案例都具有相似的特徵;但它們會不會有可能仍純屬謊言和妄想?如果我們願意認真探討那些關於“超感知”的可觀實驗室證據,那麼我們或許就可以得出一個可行的意識理論。
去睡覺,去做夢
在這裡引用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裡的名言非常貼切:“去死,去睡覺。去睡覺,也許做個夢——唉,這可麻煩,在那已死的長眠裡做夢又有何意義..”。神經科學家兼諾貝爾獎得出阿爾維德・卡爾森最近也開始揣測起人死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或許我們會落入全然的時間之無——大腦停止運作,而且完全擺脫時間意識。這意味著什麼?這是一種永恆的體驗。”
當代物理學對實相的終極本質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不過有些出類拔萃的物理學家,例如馬克斯・泰格馬克就已開始把意識當作是他的理論中的重要環節。公認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既不是精神分析學也非認知心理學家,而是哲學家威廉・詹姆斯。通過對意識的狀態切換和通靈的研究,詹姆斯也得出結論指出宇宙是一個多元結構,而且意識的本質是超驗的。
我們在上面引述過的莎士比亞金句“世界如此遼闊...”真的是一句再貼切不過的話。莎士比亞是近代史上最常被引經據典的人,但卻幾乎沒有人去關注他對心靈現象的看法。所以,我們的使命就是要改變這一點。
__________
A leading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clinical psychology is Richard Bentall. See for example: Bentall, R. (2009) Doctoring the Mind. (2009) Penguin Books, London.
For the quantum biology see for example Lanza, R. (2009) Biocentrism: How Life and Consciousness are the Keys to Understanding the Tru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Dallas, TX: BenBella Books,
For convenient on-line sources of the evidence for psychic phenomena as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see: http://www.deanradin.com/evidence/evidence.htm
Larry Dossey has written many books on this topic the most recent of which is his bestseller: Dossey, L. (2013) One Mind. How Our Individual Mind is Part of a Greater Consciousness and Why it Matters. Carlsbad, California: Hay House.
For George Estabrooks' account of the polar bear, see: Estabrooks, G.H. (1957) Hypnotism.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Dutton & Co. p. 93-94.
The interview with Arvid Carlson was published in Swedish in Forskning och Framsteg, 2014.
Tegmark; M. (2014) 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 - My quest for the ultimate nature of reality. Penguin Books, Lond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