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 星期三

聖經的秘密(13)通往天國之路


《死者之書》隱藏了一個將會揭示眾神的秘密的誘人線索,這個線索同時也是一部關於大金字塔內部佈局及其相關地下空間的文學摹本。正因如此,大金字塔和它周邊的那些物件,還有《死者之書》才都會使用相同的材料進行築刻,一個是刻寫在石碑上的碑文,一個是用石塊堆砌的龐然大物。《死者之書》的古埃及原名是Per-am-rhid,其在發音上與“Pyramid”(金字塔)十分近似。所以當古人以Per-am-rhid這個名字來稱呼《死者之書》時,他們其實也是在隱喻大金字塔,這一點再次凸顯了兩者之間的直接關聯。從這些知識以及奔奔石的原理出發,我們便有機會重新破解吉薩高原的佈局之謎,並且向所有渴求答案已久的人們展示那奧秘的廬山真面目。


不管怎麼說,吉薩的幾座金字塔絕不可能只是出於一時興起或機緣巧合所建,更不用說是那些結構工整完美的秘密地下通道跟密室。隱藏在大金字塔中的隱蔽空間是古代神秘學派舉行最高啟蒙儀式的地方,而祭司們的秘密教義就藏在這些儀式以及《死者之書》之中。


與獅身人面像和大金字塔內部及其底下的出入口、通道、神殿與密室系統有關的訊息,其實已經被寫成白紙黑字流傳了數千年,《死者之書》早已清楚明載了這些關鍵地點。我們可以從中直接辨認這些地點的位置,無論是在地上還是地下,它們都是吉薩高原最重要的地方。舉例來說,《死者之書》多次提到了一間被打開的墓室,這顯然指的是現在俗稱的國王室,當大金字塔第一次被撬開的時候,國王室的內部只剩下一口直接敞開、沒有遮蓋且空空如也的石棺。


《死者之書》大致上是在描述逝者的靈魂在前往天國的路上“為了不至迷途或潰爛”而必須遵循的指示,同時它也明確且有意以寓言的形式記載了吉薩建築群的完整佈局。順著這條理路便可發現,《死者之書》實際上是在描述密教成員在啟蒙儀式過程中所歷經的塵世之旅與考驗,而這些儀式也都被記載在了《金字塔文本》裡面。這些儀式最早可以被追溯到奧西里斯與伊西斯的神話,兩位神祗不僅在埃及備受尊崇,也是埃及宗教的定海神針。


在奧西里斯之前先後有三位神祗主掌大權,但後來他們都離去了。拉對塵世事務心生厭倦,所以他回去了天國;舒在一場暴風雨中失去蹤影,西布(Sibu)則在結束了他在地球上的漫遊後退隱回他的宮殿度過餘生。奧西里斯是第一個在地球上喪生的神,因此他的葬禮也絲毫不得怠慢。


奧西里斯的神話是當今各大宗教中的死亡&復活神話的原型,復活對古埃及人來說意味著靈魂脫胎換骨、進入神所創造的更高世界,又或者是靈魂重新回到投胎轉世之前的存在狀態。最初的埃及九柱神肩負著傳播文明的使命而來,但他們的任務卻遭到了“紅髮白膚”、囂張跋扈、陰鬱又善嫉的賽特(註1)阻撓。賽特誘騙奧西里斯躺進一口“被動了手腳”(註2)的棺材,接著他立刻把棺材牢牢釘死,用熔化的鉛將其密封,再把棺材扔入尼羅河。這口棺材就這樣一路漂到地中海,最後來到黎巴嫩的朱拜勒。伊西斯悲痛欲絕地四處尋找奧西里斯的遺體,最後總算找到棺材並將其帶回埃及。然而,在月夜下打獵的賽特卻發現了棺材,於是他又將奧西里斯的遺體大卸十四塊,令它們散落各地。伊西斯一邊哀嘆“奧西里斯,回來吧”,一邊重新拼湊這些屍塊,但卻始終找不到他被切斷的陰莖,後來屍塊被進行防腐處理,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具“永不腐朽的木乃伊,使神的靈魂恆常在。”(註3)


經過漫長而費心的儀式,奧西里斯的木乃伊被放入一間象徵新生的密室(即今天的王后室)。《死者之書》中的圖畫表明它是被直立襬放,可能藏在今天可以在東牆中看見的一個內凹的奇特壁龕中。據《金字塔文本》第六三二節記載,已故的奧西里斯王在塵世間最後的職責就是要在伊西斯的子宮中播種,好確保埃及王位的香火不至斷絕。於是伊西斯和她的侍從便穿上鮮豔的白紫色衣裳進入密室,並在“奧西里斯的聖靈降臨到她身上”後奇蹟般的懷上了她的兒子荷魯斯。


在儀式結束後,奧西里斯的遺體又要被轉移到那座被打開的墓室,空石棺就是他的最終歸宿。《死者之書》把這座巨大的石棺稱作復活裝置,或在某些翻譯中是復活工具。現在木乃伊要面南而臥,面向墓室牆壁上的一個小小的正方形開口,這個開口順著金字塔的主體結構一路直通到外面。古人相信奧西里斯的木乃伊在復活裝置中受到了一種非常特殊的魔法力量的作用,它帶來了一種星光體(astral)意義上的重生,所以這位神的“星星”便重新懸掛在了夜空中。早期的埃及祭司把這種力量稱為“秘密科學”,如今它則被命名為金字塔效應。


過去的人們相信奧西里斯的靈魂在完成了他在地球上的工作以後便脫離了木乃伊,並通過那條斜長的“靈魂井”飛昇而去。大金字塔的竪井一般被認為是刻意設計對準了獵戶座的腰帶星,其據《金字塔文本》記載也是奧西里斯的故鄉。木乃伊將會在日出的時候被從復活裝置取出,接著再隆重地安放入一個特別的潔白石棺。石棺接下來要被封入在大金字塔東邊沙漠深處預先準備好的密室。


奧西里斯的死亡與復活需要歷經三天半才會正式結束,其中也涉及了祭司主持的儀式。經過幾個世紀的時間,隨著大金字塔因為奔奔石的丟失而喪失力量,後來的祭司也對原有的儀式進行了重新演繹,不過奧西里斯的儀式依然被忠實保留了下來。根據他們從“眾神”那裡的所學,祭司們發展出了一套十分特殊的方法,它的作用是要幫助人準備好領受永生的種子(Seed of Immortality);然後他們可以再透過其它方法來使靈魂脫離身體,並與身在天國的奧西里斯及其他神靈合一,再把這股力量重新帶回給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凡軀。他們的啟蒙儀式可以說是一系列漫長的訓練,這是讓啟蒙者得已“直面神”的方法之一,還有另一種方法需要依靠《聖經》中的奧祕才能辦到。


在重新拼湊埃及啟蒙儀式的過程中,《死者之書》記載的寓言將會不斷被證明其實就是對獅身人面像及大金字塔內部與周遭的密室、神殿還有通道的具體描述。只要掌握了這些訊息,以及從共濟會儀式中挖掘到的線索,就有可能重建啟蒙儀式的最初面貌,這也將會揭示吉薩建築群在最古老的眾神時代以後究竟被賦予了什麼用途。


這或許還透露了耶穌在吉薩所學的魔法“奧祕”究竟是什麼,包括《新約》自己的說法也能夠佐證這種猜測。在福音書中,耶穌因為受審而結束了傳道,他必須忍受過各種折磨才能實現“你兄弟必然復活”(註5)的允諾。一位候選人若要從頭開始學習奧祕,他首先必須先達到神秘學意義上的“三十歲”,但這並不是真的意味著他要苦等三十年。他確實得付出字面上的十二年時間去接受訓練...但是候選人可以在任何時候達到這個神秘學意義上的“三十歲”,這完全取決於他的努力,現代的共濟會則以二十二年為準。十二與三十這些具有神秘含義的“歲數”對本書的研究尤其重要,因為它們也分別是耶穌在福音書中被特別提到的兩個歲數。耶穌曾在十二歲的時候拜訪耶路撒冷聖殿,並“坐在教師中間”(註6),這透露了他已經完成十二年的必修訓練。然後,《路加福音》馬上在下一章快轉到了耶穌“約有三十歲”的時候(註7),這是神秘學意義上的三十歲,意味著他已經準備好接受啟蒙。


大金字塔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下面這張圖表列出了《死者之書》中記錄的二十二個主要地點以及它們對應吉薩建築群的位置。大金字塔中的那些房間和通道現在的名字都是在最近一百五十年才被命名的,下圖記錄了它們最初的稱呼:



下面要逐一介紹這二十二個主要地點,並且重新還原啟蒙者在啟蒙儀式中所需要歷經的死亡與重生之旅。


1. 考驗室


在跟著他的嚮導一起進入大金字塔之前,候選人要先來到獅身人面像神殿,它位在谷地低處與獅身人面像右爪的南邊(參見書末“大師規劃重建圖”no.1)。起先是耗時四十天的淨化儀式,它要淨化的不只是肉體,而是還包括各種亂七八糟的雜念。現在他必須齋戒,頂多只能吃些蔬果、果汁和特殊的藥草。《新約》也記載了相同的傳統,耶穌被“引到曠野...禁食四十晝夜”(註8)。注意這裡提到耶穌是被“引到”,這可能是指有某人或某位嚮導在帶領他完成儀式。


“四十”這個數字曾多次出現在《聖經》提及耶穌的時候,顯然具有特別的含義。奧古斯丁(354-430)也曾就這個數字表達過他的不解:“為什麼偏偏是四十這個數字呢?”(註9)《舊約》與《新約》都用四十來表示一段特定的過渡或考驗期,而它最初可能是源自於神秘學派的天文學家發現的金星的四十年週期。類似的例子有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徘徊了四十年、在非利士人的欺壓下度過四十年。摩西在西奈山上待了四十天,大衛和所羅門也分別統治了四十年(註10)。以利亞曾東躲西藏四十個晝夜,諾亞在方舟上花了四十天等待洪水褪去。約拿也說過尼尼微再過四十天後必要崩塌,就連鞭刑一般也都是四十下(註11),現在耶穌也要忍受為期四十天的考驗...不得不說福音書的作者們實在細心。


考驗還不只是禁食而已。候選人要避免與外界的一切接觸,斷絕所有心神起伏、情緒不定。在這四十天的時間裡,他還要研究天文圖以增進他在天文學上的知識,並且牢記天穹的圖貌。另外他要學習一種特殊的禮儀,這會讓他明白該如何辨識特定的密碼、秘密標誌和握手方式,這也是共濟會直到今天都仍保有的習俗。在神殿每日的神聖儀式中,他要飲用神聖植物阿迪布胡塔(Adibhuta)的汁液並品嚐麵餅,《死者之書》則把這儀式稱作索麻聖禮(Gyotishtoma Agnishtoma)。


“私人洗禮”每天都要進行一次。據《埃德夫文本》記載,在考驗室的附近曾經有一座低窪的聖湖,它的湖水源自於尼羅河。直到今天,印度的每座密教廟宇附近都會設有聖水湖或蓄水池,婆羅門、大師老師和他們的追隨者每天都會下水接受聖水的洗禮。在古埃及的許多神秘神殿廢墟旁都可以找到聖湖,裡面的水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而被灌注。今日的基督教教會也保留了象徵性的聖水洗禮,這也是繼承自埃及神秘學派的習俗。洗禮在古代被稱為“光照”(illumination),某些版本的《新約》仍保留了這個講法(註12)。


洗禮的目的不是要洗去物質上的污垢,而是要象徵性地洗滌一切罪孽、淨化自己的靈魂。很多宗教典籍都曾提到浸泡入某種聖水裡的洗禮,考驗室附近的洗禮水也是這麼個用法...以便淨化意識,完成學習奧秘所需要的準備。對那些被“選中”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必要的步驟,他必須忍受過嚴厲的考驗才能證明自己有成為“新人”(Neocoris)的資格。待四十天過去後,他現在可以進入一間被叫做“恩狄彌翁”(Endymion)或啟蒙者之洞的昏暗密室,這是一間專門讓人靜下心來集中心神與冥想的房間,同時也是“接受魔鬼試探”的地方:


“在這裡,一群豔麗的美人將招待他一頓山珍海味,使他鬆懈下戒心,這些女子要嘛是祭司的追隨者,要嘛是侍奉伊西斯的貞女。她們會殷勤地拉著他一起尋歡作樂,他ㄧ定要戰勝這些艱難的考驗,好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會盲目順從慾望的人。”(註14)


這七名年輕貌美的女子全身都噴灑了埃及的七種不同香油,她們一個接一個踏進房間,勾引候選人與她們一起共享魚水之歡。一旦他屈服於她們的誘惑,候選人就會立刻出局,再無緣參與接下來的儀式。


經過一段重新調整思緒的休息時間後,現在他要接受輪番盤問,並且據實以告自己之所以渴望揮別世俗世界、尋找隱蔽之神的神殿的動機是什麼。這時要檢驗他在過去幾個星期以來的所學,好看看他是否真的有長進。如果他對所有問題都能對答如流,“施洗者”(Stolista)就會在他的頭上灑水以示淨化。然後他要大聲高喊自己已經獲得了智慧與潔淨。


2. 冬至的皇家拱門

(在“秘密守衛”的下方)


啟蒙儀式從日落時開始,並在三天半後的日出時結束。這八十四小時的進行時間是根據《死者之書》確定的,當然《新約》也可以印證這一點。《約翰福音》(註15)和《馬可福音》(註16)都聲稱耶穌是在“臨近逾越節”時被捕,依公元1世紀的猶太曆法記載,逾越節的慶祝活動是從星期三開始,這便是聖灰星期三(Good Wednesday)習俗的由來。所以,耶穌是從星期三晚上開始他的啟蒙儀式,並在星期天早晨大功告成。在這段時間中,他只被允許小睡片刻三次,這三段時間分別被稱為“奧西里斯的三瞌睡”、“索卡爾(Sokar)的四瞌睡”、“荷魯斯的五瞌睡”。


身穿純白色外衣的候選人要在他盛裝打扮著具有儀式色彩的豹紋服飾的嚮導/啟蒙者陪同下離開考驗室。等到晚上七點左右,他們將通過最近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冬至皇家拱門繼續前進,來到獅身人面像地下與前面的通道(參見書末“大師規劃重建圖”no.2)。這是一扇貨真價實(TruE)、引領人踏入超越肉體層面的啟蒙之門。共濟會在這方面紀錄的建築平面圖顯示了在獅身人面像的前邊與側面有二十二個向下的階梯,但玫瑰十字會的平面圖則記錄了更多階梯。未接受啟蒙卻滿懷好奇心的人們都聚集在一旁議論前往神殿的候選人。為此,他的嚮導會帶著一條鞭笞或繩鞭來趕走那些群聚在聖所台階上的外人。這幕情景完全呼應了福音書中耶穌把貨幣兌換商全都趕出耶路撒冷聖殿的故事。


現在他們走到大門口,上面刻著這麼一段話:“除非你說出我的名字,否則我必不讓你通過。”這時候選人要說出第一組通關密語:“你的名字就是光明與真理之所在。”然後在與大門相鄰的南柱上站著一名守門人,他也開口:“除非你說出我的名字,否則我必不讓你通過。”


候選人繼續說出他的名字,接下來又輪到與大門相鄰的北柱的守門人開口:“除非你說出我的名字,否則我必不讓你通過。”這裡的通關密語是“Monarch Caron Mini”,意思是“我數著烈怒的日頭”。如果候選人正確回答他們,他就會被蒙上雙眼,繼續後面的過程。待會會見到的兩根柱子分別被共濟會稱為約雅斤(南柱)與波阿斯(北柱),它們都曾出現在《聖經》中,是所羅門聖殿大門前的兩根具有象徵意義的柱子(註17)。泰爾(推羅)王神殿大門前的風火二柱一定會令對《聖經》略有研究的人倍感親切,在神聖的神殿前擺放兩根柱子的做法其實也是源自於《死者之書》中的儀式。


比鄰美杜姆金字塔的一座禮拜堂入口處的兩根柱子,這座金字塔是為了第四王朝的第一任法老斯尼夫魯(前2600)所建。請注意兩根柱子底部的祭祀碑,這種碑文一般都會刻著給特定神靈的題詞,譬如奧西里斯跟伊西斯,人們在進入禮拜堂前會先對它們表達一番敬意。


候選人和他的嚮導穿過兩根柱子進入啟蒙大廳,這個地方現在已經被掩蓋在沙土下。隨著他們身後的門被關上,現在只剩下一片黑暗,唯有一束從獅身人面像北側的垂直通道照射進來的光源。這條通道就是前面援引過的報章雜誌提到的“獅身人面像的神秘通道”。在啟蒙大廳裡有五十六名蒙面者,他們都在等著要審度與打量那位新進來、渴求認識奧祕的候選人。


3. 啟蒙大廳


進入這座地下大廳(參見書末“大師規劃重建圖”no.3)後,候選人接下來要迎接的是一陣突如其來、暴烈張狂且令他完全措手不及的辱罵、驚叫、拍手與跺腳聲。這麼做的目的是要給他一個下馬威,他得要在這一連串激烈的咒罵中大聲喊出下一組通關密語。在共濟會的學徒啟蒙儀式中,這又被稱為入場教訓(Shock of Entrance),如果他能臨危不亂、說出正確的通關密語,便可繼續前進到“律法的誦讀者”將對他念誦“高貴的律法”的地方。


候選人接著會被質問他是否參與謀殺了奧西里斯,也就是他們所有人的主人。在他堅持自己的清白後,兩名負責埋葬死者的黑衣人會上前來用力抓住他,並且用套繩或繩索套住他的脖子,這一來是作為情況不對時的制服手段,二來也是要象徵性的提醒他,他現在仍然是活在一種被束縛的狀態之中。套繩在印度也是死亡之神閻摩的象徵。接著候選人的左胸會被掀開,以驗明正身,證明確實是他本人而非他人假冒,不是女扮男裝的冒牌貨,女性在進入神秘學派時要接受的啟蒙儀式稍有不同。為了表示恫嚇,他裸露的左胸會被用一把鋒利的匕首或劍抵住,然後大祭司將告訴他:如同這把銳器刺痛你的皮肉,要是你膽敢洩露哪怕只是絲毫你即將被託付的秘密,屆時你的良心也將感受同樣難耐的疼痛。


然後他身上的所有財物與金屬製品都會被剝去,這是要用象徵性的方式來讓他明白自己其實一無所有。這裡的教訓是一個人能不能獲得尊敬並不取決於他擁有多少世俗財富,因為人人平等,人們的“起點”說到底都是相同的,只是到了後來才開始在“轉角”上分道揚鑣。他還要露出右膝並“向西而跪”,此時他面向的正是大金字塔的方向。


有三幅可以追溯到1849年的古舊版畫有幸保存至今,其中清楚展示了後來共濟會儀式中的種種細節,這些儀式保留了過去的秘密儀式的幾乎所有元素。下面這一幅畫繪畫的是學徒的啟蒙儀式。


學徒的啟蒙,這位學徒的右腿褲捲起並裸露左胸。儀式現場的人數恰呼應了共濟會的密碼數字,上面的燈具總共有七顆燈球,它的支架結構看起來與培根在他的書中使用的密碼圖繪非常相似。吹煙斗者的繫在脖子上的圍帶裝飾著出現在《透特之書》中的符號。同樣在現場的還有搖矛者。


在開始學習更深入的秘密之前,候選人要再穿過兩根較小的柱子。內柱與外柱有些許不同,它們由一根橫樑接連,候選人需從這根橫樑下走過。他要小心翼翼地走過兩排在一旁圍觀的蒙面人,然後他再次跪下,這次是為了要對埃及的賢士(或稱大祭司)致敬。接著他的右手會被塞入一本擁有金黃色書頁的聖書(即《透特之書》),今天共濟會的入會者仍以把手放在《妥拉》上的方式來延續這個傳統。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兩側分別站立著兩名判官,他們高舉儀仗,使之在候選人的頭頂上互相交叉。隨著大祭司開始誦讀禱文,在場的所有人都要高聲念誦:“但願如此。”(so mote it be)被判官高舉起的是陰莖的象徵物,其在後來幾個世紀中也變成了常出現在埃及墳墓入口的秘密符號。


現在候選人可以脫下眼罩,並聽從指示慢慢向前移動,直到他來到光“照射”下來的地方面前。前面的章節提到過一個法國的秘密社團曾聲稱候選人需要翻閱《透特之書》的二十二頁,並學習關於這每一頁上的神秘象形圖像的說明介紹。《死者之書》也記載了一個十分相似的秘密儀式,其中提到了只有懂得該如何去“看”的人才能看到的“浮雕”。在啟蒙大廳中總共有二十一根柱子,每一根柱子都“雕刻了美麗精緻的圖像”,這些圖像揭示了“神秘學派的內在教誨”。候選人自己正是第二十二根柱子,他代表了塔羅牌中唯一沒有編號的那張牌(21+1)。這麼看來,《透特之書》裡的二十一(+1)張主要圖畫不僅被雕刻在了大金字塔的表面,而且也被銘刻在了獅身人面像底下啟蒙大廳裡的柱子上。


4. 大路神殿


《死者之書》也描述了獅身人面像身後與地下的圓形神殿(參見書末“大師規劃重建圖”第no.4)。現在這位準啟蒙者要再度動身並回答通關密語,然後他要進入一座擁有圓頂天花板的圓形神殿。地板是黑白石磚交錯排列的棋盤狀形式(註18),這象徵著善與惡、日與夜、生與死、對與錯。天花板上繪畫著圓形的黃道天宮圖,這與丹達拉神殿的天宮圖、《死者之書》對天國巨輪(Grand Wheel of Heaven)的描述類似。候選人這時會被要求對星座、至日、分點、日食、黃道十二宮及其奧妙而有序的規律作出解釋。


最後只有屈指可數的人能夠順利通過第一學級的七項考驗,這些人現在得到了繼續下去的資格,他們會被給予一件純白色的山羊皮圍裙,並由啟蒙者替他們繫在腰間上。此舉是在象徵過去四十天來的身心淨化工作已經圓滿完成,也代表他確實擁有通過奧西里斯在冥府的前三項關卡的啟蒙試煉所需具備的知識。


穿上他的“第一學級圍裙”,候選人現在會被帶去大通道神殿西側的一處暗門,那裡有一尊狼頭神神像正在守候,如果候選人未通過第一學級,他就不可能會知道這扇暗門以及後面還會發生什麼,因為啟蒙儀式從不允許重考。那扇暗門非常不起眼,看上去只像是一面稍有裝飾的牆壁,只要機關啟動,它就會打開一條長長的通道。現在,他要穿越這扇暗門,繼續勇闖冥府下一階段的四項關卡。


候選人的雙眼將再次被矇住,會有人引導他前進,而他身後的“西方之門”則已在悄聲無息間關上。啟蒙儀式繼續進行,兩位資歷最老的監督者-執法官(Thesmothetes)或曰儀式守護者會突然橫蠻地出來擋道。他們會讓這位候選人以為自己正站在一個深不見底的懸崖邊,只要再向前踏出一步就會命喪此地。其中一位監督者先開口說:


“這個深淵包圍著神秘學派的神殿,保護它免受充滿好奇心的外人擅闖。無奈,我們來得太早,我們的兄弟們還沒放下吊橋,啟蒙者唯有藉助吊橋才能抵達聖地。我們只好老實等候,倘若你愛惜自己的性命,就不要輕舉妄動。把雙手交叉在你的胸前,別讓眼罩掉下,直到兄弟們放下吊橋。”


候選人知道審判自己的時候就要到了,他不僅需要強大的精神力和自制力,還必須證明自己可以果斷地服從任何接下來聽到的指示。現在他儼然已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他的監督者手裡。


他對瞭解奧祕的渴望將使他變得勇敢而強大;他知道只要好好聽從指示與堅持不懈,奧祕最終一定會為他開示。他就這樣一動不動站在他以為的懸崖邊,耐心等待進一步的指示。在他的面前可能確實有一座深坑,因為今天吉薩的那些導遊仍會講述關於獅身人面像底下那注滿了水...甚至在最底部還有鱷魚棲息的深竪井的故事。之後,他會聽見金屬的碰撞聲,並且被告知現在可以繼續往前走,但很快他又會被強硬攔住,詢問第二學級的通關密語。這裡的密語是“Zee-oo-khaee-zaza”,意思是“不抱偏見”。他要露出右臂以示誠意,同時也是要表明自己沒有攜帶任何攻擊或自衛用的銳器。


5. 生命之井


若他說出正確的通關密語,就會被允許進入一間面朝西方的大廳。被矇住雙眼的他要握著牽繩,跟著自己的啟蒙者嚮導往前走,直到他終於走到有自然光與新鮮空氣的地方,那裡有四條從岩石中開闢出來的垂直竪井,並與地下通道相交。在這個地帶有一系列互相交錯的通道,其中有一條直通大金字塔。他現在正在朝著進步、啟蒙與奧祕之路前行,這些垂直竪井或“生命之井”的用處是要為地下通道提供光照與空氣。


6. 光明真理大廳


離開了提供新鮮空氣的豎井後,他們要登上一段陡峭的斜坡,好進入或者說穿過禮拜堂。親身參與1935年開羅大學考古挖掘活動的塞利姆・哈桑博士曾在他的報告中提到這個地方。禮拜堂的中央豎立著三根以三角形的方式佈局的華麗柱子,它們或許與以斯拉的《詩篇》以及《以諾書》都曾提及的“支撐世界的三根柱子”有關。候選人必須仔細清理這三根柱子,與此同時他也會看見刻在它們身上的神聖象形文字字母表。


7. 伊西斯神殿


他們接著來到了禮拜堂以西約一百英尺的伊西斯神殿。哈桑博士曾談到他看見牆壁上有一位美麗的女神雕刻,同時他還看到了一口巨大的白色石棺,他相信埋葬在裡面的正是伊西斯本人的木乃伊。哈桑博士稱這座神殿是一處“啟蒙與接待所”,這裡應該是向伊西斯禱告的地方。這座神殿靠近大金字塔,是要進入大金字塔陰暗的地下空間前所必須經過的倒數第二個地標。我們無法確定在那座神殿裡進行的究竟是些什麼活動,不過第二學級的考試確實是在那裡舉行,這裡的通關密語是“Chymia”,意思是化學。候選人很可能會在這座神殿獲得第一次入睡的機會。


8. 揚升大廳(或大門)


在重構吉薩高原地底下的通道與密室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其實還有另一個通往大金字塔的入口,而這也在古代紀錄中得到了證實。一位名叫斯特拉波的歷史學家曾在公元前24年經過漫長的遊歷寫下了四十七卷有關於埃及的遊記。他在遊記中提到了通往大金字塔的一個位在南側的隱藏入口,而且他還說在今天已經眾所週知的北門在那時其實是被藏住的。在大金字塔的南側可能有兩個地下入口,其中一個是連接自太陽之民神殿,那也是啟蒙者才能走的通道,其在今天很有可能就被埋藏在這座神殿遺跡靠近東南角的地方下面。這個地方應該還有一條下行的樓梯,並與揚升大廳(“大師規劃重建圖”no.8)相連。


這個地下入口的存在是為了方便啟蒙者和候選人進入大金字塔,揚升大廳是《死者之書》對它的稱呼。它接通著黑暗真理大廳,向上連接至大金字塔的主體結構,並透過幾間旁室來與國王和王后室相連。根據《科瑞塔雷波拉書》(Crata Repoa)記載,那裡有一間充滿了死屍與裝飾過的棺材的昏暗前廳,甚至還有一群渾身是血的怪人(Heroi)在那裡“割劃屍體,消磨時間”。候選人大概是被故意引導來到這裡,好讓他見證木乃伊血淋淋的製作過程,藉以提醒他只要是凡軀終究都有凋朽的一天。


9. 黑暗真理大廳


進入第二學級後,候選人會被贈予一組秘密通行證以及另一組密語。然後他會被帶到黑暗真理大廳,在登上大金字塔之前,他要先在通道的盡頭處與一位講師握手。這種握手需要利用拇指來對第一和第二關節施力,然後他要說出通關密語Shibboleth。這是一個曾在《聖經》中出現的詞彙(註19),並且在約旦河隔岸的兩地分別有不同的發音方式。基列人會根據對這個詞彙的發音來揪出眼前的人是不是以法蓮人。現在候選人終於可以完全解開眼罩,他要來到一條狹長又灰暗的水平狀石頭通道面前,這條通道十分狹窄,以至於只能趴著雙手和膝蓋才能擠進去。《死者之書》將大金字塔的這一區域稱作“遮幕之路”。


10. 遮幕之路


到了這裡,嚮導會告訴候選人從現在開始要獨自前行:“帶上這盞燈,隻身一人前去,不必害怕。這是孤獨的考驗,在這裡沒有別人,也沒有什麼好可怕的,除了你自己。願這條路可以成為一個徵兆...現在去征服這座墳墓的恐怖吧。”在他從門口進去後,他會發現自己身後那扇厚實的木門已經被人用木槌楔入,現在他無路可退。這時一道刺耳的聲音忽然從遠邊響起:“此乃貪求知識與力量的愚人葬身之地。”(Fools chasing knowledge and power die here)。這七個聽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字句會在狹窄的通道裡迴繞七次,這是刻意要使候選人心生恐懼,現在他既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也不知道該怎麼離開。


趴著他的雙手和膝蓋,他要沿著這條長一百二十七英尺卻看似沒有盡頭的通道費力前行,他的燈具也被故意設計成在他抵達目的地前就會熄滅。在漆黑一片的空間裡,他的內心充滿惶恐,但他知道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前進。不知不覺間,他已經走到了一個神秘的下墜處,他原本會以為這是一個無底洞,然後發現原來它只是兩英尺高的向下通道。


在無法穿透的黑暗中,整條通道看似永遠盼不到頭,但忽然他瞥見前方似乎有微弱的亮光正在閃爍,這立刻使他鬆一口氣,連忙加快腳步。亮光變得越來越強烈,他漸漸地可以看見自己正在往什麼地方前行。最後,他會從一個低矮的入口進入一間房間,他總算能夠站起身來。他踏進的是一間擁有拱形天花板的奇怪房間,也就是今天俗稱的王后室。在《死者之書》中,它又被叫做“重生室”。


11. 重生室


由於阿拉伯人習慣將女性安葬在帶有拱形天花板的墓室裡,而不是像男性那樣葬在扁平墓室,所以這間房間才會在現在被稱為王后室。埃及學家普遍認為這個稱呼其實並不妥當,他們主張埃及人從未將他們的王后安葬在主要的幾座金字塔裡,鄰近的其它較小的金字塔或專門修建的馬薩塔巴才是她們最終的安息之處。候選人在這間拱形房間裡要面對十二名長老,房間的角落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有一盞七角蓮燈,散發著“永不熄滅的光芒”(《奧西里斯與伊西斯神秘學派》〔The Mysteries of Osiris and Isis〕)。房間的牆壁上掛著壁毯,上面繡有“偉大的秘密啟示者”,亦即透特本人留下的教誨。繡在掛毯上的秘密只有長老有能力解答。候選人只有在發誓守密後才能被引領認識這些秘密,他必須對自己所眼觀與耳聽的一切守口如瓶。


他還會被要求重複以下幾句話:


“在全能、永恆且不變的造物主面前,我(候選人的名字)、xxx(他的父親)之子、出生在(國家、地方、日期與出生時間),現在在此起誓要對我的一切所見所聞永遠守口如瓶,尤其是我在這橫跨生命與死亡的魔法師之聖地所親眼見證的一切。如果我有負自己的誓言,我就該像一隻垂死的豺狼一樣活該被手刃,我的舌頭要被從我的嘴裡撕開,我的心臟要被從我的身體挖出,埋在海邊的沙灘上,好讓海浪使我陷入永遠的遺忘。”


任何熟悉共濟會入會儀式的人都應該可以在這段宣誓中看見入門學徒誓言的身影。共濟會的第一學級儀式把“割喉斷舌”當作針對任何洩露秘密者的懲罰。第二學級威脅的懲罰是“撕胸剖心”,第三學級則是“大卸八塊、挖腸燒透”。


隨著啟蒙儀式開始在大金字塔中展開,一旁的監督者也要警告候選人打破誓言的後果:


“現在我們都見證了你的誓言,一旦你違背承諾,就算你倚靠在最高貴的寶座上,那個看不見的復仇者也將永遠如影隨形,不管你身在何處,哪怕是最崇高的王位,他都會找到你,替你實現你當年曾許諾接受的懲罰。”


幾百年前的伊西斯正是在同一間房間裡奇蹟般的懷上了荷魯斯。《死者之書》曾提到要“向東祈禱”,這其實與“Kansa Aum Pakscha”這句密語有關,它的意思是“在孤身一人的沉穩與寧靜中崇拜神”。候選人要跪在石板上,面對一尊高大的伊西斯,也就是這位偉大母神的雕像。在伊西斯雕像的前面有一座祭壇,上面並排擺設著兩只華麗的大杯,一銀一金。忽然間,十二名來勢洶洶的祭司把他團團圍住,每個人都拿著劍抵住他的心臟和頭部。這時監督者將指著兩只高腳杯開口說:“其中一只杯子盛裝的是無害的飲料。另一只杯子盛裝的是會馬上斃命的毒藥。我命令你,選擇其中一杯一飲而盡!”


候選人意識到現在他必須當機立斷作出決定。他相信自己根本別無選擇,畢竟有十二位長老正拿劍抵著他。他迅速拿起其中一杯飲料喝下,然後焦急不安地等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如果這位候選人拒絕飲用,他就會被用黑布包住,並且被囚禁七個月。在這段期間裡,他每天只有一塊麵包和一杯水可以充飢,會有一位一語不發的守衛在那裡監視他。經過七個月的囚禁後,他將再次獲得選擇高腳杯的機會。如果這次他能果斷選擇其中一杯,他就可以重獲自由。然而,他已經再也沒有重新進行啟蒙儀式的機會了。這是因為任何人如果明明才剛鄭重發下誓言,現在卻立刻又對是否要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猶豫不決的話,這就代表他隨時都有可能因為精神上的軟弱而無法擔當責任。現在他已經失去了機會,要是他敢把自己在最終功虧一簣之前曾歷經的秘密過程說溜嘴,他將來就吃不了兜著走。楊布里科斯在他的《論神秘學派》中記錄了這樣一個例子,他在書中以第一人稱發言,他顯然始終對自己受到的待遇耿耿於懷:


“我曾奢想加入那些有名魔法師的神秘學派,埃及的凡人在他們面前都要俯首稱臣,彷彿他們是半神一般;但事實證明,他們只是一群鐵石心腸的人,沒有人能揭露他們的奧祕,除非他們先逃過了被毒死或被追殺的命運。我沒能通過他們的考驗,所以他們就滿懷鄙夷地懲罰我,他們是怪物,是這個國家的恥辱。”


直到公元4世紀末,埃及的祭司都仍然會被人們稱為“魔法師”,他們精心守護著自己的奧祕,直到今天其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話又說回來,候選人最後會被告知他其實根本不可能中毒,因為兩只杯子裝的只是濃度不同的酒而已。在終於可以安心後,他的雙眼又被再次矇上,儀式現在要繼續下去,他已經在不知不覺抵達了大走廊的盡頭。這個地方在《死者之書》中被稱為“審判大廳”,最艱鉅的考驗正在那裡等待他的到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