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氣候封鎖”是否已箭在弦上?

https://off-guardian.org/2021/06/10/is-a-climate-lockdown-on-the-horizon/


By Kit Knightly


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權者早晚有一天會決定要結束這場疫情鬧劇,但那並不代表封鎖政策會就此迎來終結。恰恰相反,它們很可能會被以“氣候封鎖”(climate lockdowns)的形式繼續貫徹到底,或是三天兩頭就又被拿出來恫嚇公眾。


至少,這是由一位WHO僱員撰寫、並被大型企業智庫發表的論文所提出的構想。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論文的作者與背景


這份題為《氣候封鎖並非無可避免》(Avoiding a climate lockdown)的論文作者為倫敦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瑪麗安娜・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她同時也是全民健康經濟委員會(Council on the Economics of Health for All)的負責人,這是WHO下屬的一個部門。


論文在2020年10月由意見領袖(Project Syndicate)首次發表,(毫不意外)這是一個受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比爾&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及其它許多團體資助的非營利媒體組織。


之後,論文又被世界企業永續發展理事會(WBSCD)重新再版,該理事會自稱是“一個匯集全世界兩百多家知名企業、致力於加速推動朝向可持續未來的全球性組織”。


參與WBSCD的清一色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企業,比如雪佛龍、殼牌石油、拜耳、沃爾瑪、Google還有微軟。這兩百多個企業成員的年營收總計起來超過了八兆美元。


所以長話短說就是:一位替WHO工作的經濟學家撰寫了一份探討“氣候封鎖”的論文,而且受蓋茲+索羅斯支持的NGO,以及一個幾乎代表了地球上所有銀行、石油與科技巨頭的組織都先後出版過這份論文。


不管論文究竟有什麼內容,它顯然都得到了支配這個世界的那群人的一致認可。


論文說了些什麼?


這份論文的鋪陳可謂是相當巧妙,它並沒有開門見山就說要趕快實施氣候封鎖,而是反過來以“我們”可以如何避免走到這一步來展開論述。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各國政府紛紛採取了封鎖措施,以避免釀成無法挽回的公衛危機。在不遠的將來,這個世界恐怕還會需要再次採取封鎖措施——只不過這一次是為了應對氣候危機...要想避免這樣的情況成真,我們就必須徹底改革我們的經濟結構,使資本主義脫胎換骨。”


論文先是狡詐地表態看似反對封鎖,但實際上它卻偷渡了兩個根本沒有被論證的假設,即“氣候封鎖”是(a)必要的,以及(b)有效的。但它並沒有提出任何論據來求證這兩個假設。


這份論文甚至還假設,環境問題與“疫情”之間其實存在著某種因果關係。


“新冠疫情本身可以說是環境惡化所造成的結果。”


我早在4月的時候就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媒體為何一直嘗試想要將“疫情”與氣候變遷聯繫起來。從《衛報》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幾乎所有人都異口同聲地表示——“導致新冠疫情的根本原因,是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


“由於森林濫伐與狩獵野生動物活動,動物以及牠們身上所攜帶的微生物接觸到人類和家畜的機會也變得越來越頻繁。”


這個說法從來沒有獲得任何科學證據支持。相反的,這純粹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危言聳聽,它只是企圖在公眾內心(對病毒)的危機意識與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之間建立起一種心理聯繫。只可惜它一點也站不住腳。


“氣候封鎖”


那麼,到底“氣候封鎖”是什麼?還有它又會帶來什麼後果?


論文的作者已經說明得很清楚:


“在‘氣候封鎖’的情況下,政府將會限制私人車輛的使用、禁止紅肉飲食並採取極端的節能措施,屆時化石燃料公司也將不得不停止鑽探活動。”


現在你懂了。“氣候封鎖”意味著再也不能享用紅肉、政府開始限制人民駕駛私家車的方式與時間,然後還有其它(沒有被說明)進一步的“極端節能措施”,它可能就包括了過去曾有人提議過的航空旅遊禁令。


總而言之,這種封鎖甚至可能會比我們去年所忍受的“公衛封鎖”還要嚴格得多。


至於化石燃料公司將不得不停止鑽探,這完全就是書呆子才會說出的話。就算我們將來真的全面改採可再生能源,我們也不可能因此停止鑽探化石燃料。


石油的用處不只有充當燃料,它還可以被用來潤滑引擎以及製造化學品和塑膠。比方說,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板就需要用到這種塑膠原料。


煤炭也不是只用來發電,要煉鋼同樣需要煤炭。人類在現代世界的幾乎所有一切都離不開鋼鐵。


這不禁讓我想起20世紀80年代維多利亞・伍德(Victoria Wood)的一幅漫畫,裡面有一個中上層階級的女子在對一個煤礦工人說:“幹嘛還挖煤呢,現在不是有電嘛。”


很多去化石燃料烏托邦的奇思妙想就是這樣擄獲了那些對真實世界的運作方式一無所知的人們。現在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隨著各國接連實施封鎖,剛好可以讓自然環境喘口氣“恢復生機”,這完全只是哄被困在家裡出不了門的人們開心的胡說八道,讓他們覺得彷彿只要自己繼續用Zoom開線上會議,中國就會停止年復一年生產九億噸鋼鐵美軍就會停止製造超過一百四十個國家總和的污染


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一個受殼牌石油、BP、雪佛龍支持的非政府組織,卻會提出應該禁止開採化石燃料?關於這個問題,可以留待以後再來深入探討。


如何避免“氣候封鎖”


所以說,所謂的“氣候封鎖”說穿了其實就是想要透過各種不切實際的胡言亂語來推銷反烏托邦的社會控制計畫罷了。但先別緊張,我們也不是非得要搞到這種地步。根據論文作者的說法,有一個辦法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將來真的需要動用這些極端措施:


“要想避免這樣的情況成真,我們就必須徹底改革我們的經濟結構,使資本主義脫胎換骨...解決這些危機需要的是對企業、財政、政策與能源體系的全面邁向綠色經濟轉型的重新調整...要實現友善環境且可持續的增長,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需要改變工作、交通和能源使用的未來。”


“全面邁向?”、“重新調整?”、“轉型”?


這聽起來幾乎像是要我們從頭開始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就像是一次“重置”,如果你願意這麼稱呼的話,而且考量到其所牽涉的規模之大,我想稱之為“大重置”的確名副其實。


當然,“大重置”的說法目前仍只被當成是一種陰謀論。雖然他們嘴上歡迎,精英們其實也不是真心想要把一切全都從頭來過...


...他們只是想要讓我們的社會、金融、政府和能源體系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轉型”。


他們希望你一無所有,並且以此為樂。畢竟,你也沒別的選擇。


這就是這篇論文最令不同尋常的地方,誠然其它大多數企圖散播恐懼的類似公眾宣傳都有這種傾向,但只有這篇論文直接擺出了一副明顯的威脅口吻:


“我們正在快步逼近氣候變遷的臨界點,只有大刀闊斧的干預才能保護人類文明的未來...無論如何,根本性的改變已無可避免;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確保這種改變是朝著符合我們期望的方向發生——如果我們還有機會選擇的話。”


綜觀這整篇論文,它根本不是在論證,而是在下最後通牒。這就像是一把抵在公眾頭上的槍。“當然,我們也不想把你們關在家裡,強迫你們吃加工豆類製品和沒收你們的汽車。”他們就是這樣對我們說:“但如果你們不聽從我們的建議,別怪我們下狠手。”


“氣候封鎖”真的可能會在未來出現嗎?起碼如果它真的來了,我一點也不會感到驚訝。但至少在現在——相比起被認真納入考慮——他們還只是把它當作是一種虛張聲勢,是用來脅迫公眾接受“大重置”下的強硬全球主義改革的藉口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