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United Health Professionals
____________________
聯合專業醫生協會(United Health Professionals)是由ㄧ群來自歐洲、非洲、美洲、亞洲與大洋洲共一千五百多名成員(包括醫學教授、重症護理師和傳染病專家)組成的國際性專業醫學組織,我們曾在2020年8月26日發表過一份有關於新冠疫情的警報報告,針對世界各國政府及大眾展開呼籲。
我們呼籲應該立即停止從開始抗擊新冠疫情以來所採取的所有那些瘋狂、不合宜的措施(封鎖、停工與停學、社交距離、強制戴口罩),因為它們完全沒有意義,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它們有用,甚至根本違反了最為基本的實證醫學準則。
2021年2月4日,聯合專業醫生協會又向各國政府發表了一份後續報告,題為《新冠疫情國際警告:聯合專業醫生協會》(International Alert Message about COVID-19. United Health Professionals)。
當然,不管是去年8月還是今年2月的報告,都沒有引起任何媒體的報導。
以下的內容是摘自2020年8月26日發表的報告《恐懼、瘋狂、操縱、獨裁、謊言與21世紀最大的醫學騙局必須立刻停止》(STOP the Terror, Madness, Manipulation, Dictatorship, Lies and the Biggest Health Scam of the 21 st Century)。
____________________
1. 從開始抗擊新冠疫情以來所採取的所有那些瘋狂、不合理的措施(封鎖、停工與停學、社交距離、強制戴口罩)必須立刻停止,因為它們完全沒有意義,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它們有用,甚至根本違反了最為基本的實證醫學準則。不過,如果是合理的措施那我們當然也會支持,例如勤洗手、打噴嚏和咳嗽時遮住口鼻、使用一次性紙巾等等。
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次與前所未見的病毒交手:1957年有H2N2、1968年有H3N2、2003 年有SARS、2004年有H5N1、2009年有H1N1、2012年有MERS,更何況每年還都會有季節性流感。然而,面對這些病毒我們從未採用過像如今對抗新冠疫情時所採取的措施,常會有人跟我們說:
“可是,新冠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對此,我們必須回答:這是大錯特錯。甚至有一位國際知名的專家都出面駁斥過這種說法(註1)。相較起其它病毒,新冠病毒的傳染力只有中等程度(註2,3)。真正傳染性極強的是類似麻疹這樣的病毒,一個麻疹患者可以最多傳染二十人,新冠病毒最多則只有二至三人,比麻疹少了整整十倍有餘。
“但這是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新病毒。”我們的回答是:H1N1和我們前面提到的其它病毒也都曾經是新的病毒。問題是,過去的我們從來不會對整個國家實施封鎖、使全球經濟和教育系統陷入停擺、要求大家保持社交距離或要健康的人戴上口罩。
另外,也有專家指出,這種病毒可能更早以前就已經開始傳播,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到而已(註4)。
“但是,這個病毒特別致命。”我們的回答是:沒這回事。以流感為例,如果我們從11月1日至3月31日這段時間用全世界範圍來看,在採取上述那些抗疫措施的過程中,全球總計有八十六萬人染疫與四萬人死亡,而流感病毒在同期的五個月裡就感染了差不多四億兩千萬人並導致二十七萬人死亡。此外,WHO公布的病死率(3.4%)已被證明是大大高估,從一開始就有很多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表示他們不同意這個數字(註5)。
但就算我們採用這個數字,我們也可以看到新冠病毒的致死率遠低於2003年(10%)的SARS,甚至比2012年的MERS(35%)少了十倍。
“問題是,新冠病毒染疫的後果特別嚴重。”我們的回答是:沒這回事。新冠病毒對普通人來說無異於小感冒,99%的感染者可以順利康復,(與流感不同)它對孕婦和兒童的危險性也不是很強,傳染速度更是不如流感(註6),目前的死者90%是老人,這就是為什麼專家會在8月19日跳出來說“它並不比流感更危險”(註7)。
“但是,有無症狀感染者。”我們的回答是:77%的流感感染者都是無症狀的,他們同樣會繼續傳染病毒(註8)。但是,儘管流感已經感染十億人並導致六十五萬人死亡,我們也從不曾要求健康的人們戴上口罩或保持社交距離。
“但新冠病毒導致醫院人滿為患是千真萬確的。”我們的回答是:沒這回事。真正達到飽和的只有少數幾家醫院,有些國家數來數去也有一千多間醫院,所以人們才會以為整個醫療體系已經崩潰或快要完蛋。可是用僅僅四五間醫院的情況來代表其它一千或一千兩百間醫院就真的合理嗎?別忘了,過去每當流感爆發的時候,許多國家的醫院也老是一時間難以招架(註9),每一次我們都會聽見病患如“排山倒海”般而來、“醫院已經飽和”、要在外面搭起野戰醫院、“疫情戰區”...。但是,我們沒有一次要求封鎖國家、封鎖全球經濟、封鎖教育系統、保持社交距離和要健康的人戴上口罩。
3. 某些國家/地區應該實在沒又必要再執著於接觸者追蹤。因為新冠病毒是一種輕症病毒,採取這些措施完全是小題大作。此外,不管是疫情蔓延的嚴重程度如何,過去國際間從來不曾考慮過接觸者追蹤這種做法。面對流感病毒,我們有要求追蹤接觸者嗎?即便與新冠病毒相比,流感病毒感染的人數與風險族群顯然更多。
6. 越來越多專家開始質疑現有的病例計數沒有仔細區分死於病毒和死於併發症的患者,被認定是新冠病毒所致的死亡病例常常根本沒有經過抽驗或屍檢,即使患者實際上是死於其它原因,醫生也必須將其歸納入新冠死亡計數。這就導致死亡人數被人為吹高了,甚至這其中還有有心操縱的可能性,因為過去我們在面對季節性流感的時候從來不會這樣計數。更何況,有20%的新冠病患同時也會感染其它呼吸道疾病(註12)。
經過重新評估會發現,歐洲國家只有12%的死亡病例可以證實與新冠病毒有直接因果關係(註13)。尹樂・呂克(Yoon Loke)和卡爾・漢尼瀚(Carl Heneghan)兩位教授甚至發現,就算是檢測陽性或治療成功出院的患者,如果他在三個月後死於心臟病或被公車撞死,仍會被列入新冠死亡計數。
CDC的一位主任曾在7月31日承認,不少醫院一直以來都出於爭取預算上的考量而故意誇大疫情的死亡人數。
8. 現行市面上的病毒抽檢方法缺乏可靠性。目前流行的許多檢測試劑盒的功效都有待商榷,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根據一位微生物學教授指出(註7),這些試劑得出的偽陽性率甚至可以高達20%,有些討論這些偽陽性問題的科學論文甚至遭到了不公正的審查(註15)。
所以,我們呼籲停止這些試劑抽檢,因為它們非常不可靠,而且新冠病毒(一種致死率極低的輕症病毒)也根本用不著如此大費周章。正如我們一再強調,流感每年都會感染至少十億人(足足是新冠的三十倍),但我們卻沒人會拿那些試劑去抽檢流感。
9. 除非你本身就屬於高風險族群,否則完全沒有理由害怕這個輕症病毒。如果電視也用同樣的標準報導流感,那數字可是足以把新冠病毒遠遠甩在後頭!因為你每天平均會在電視上看到三百萬例染疫與兩千例死亡。如果是肺結核的話,電視平均每天要播報三萬例染疫與五千例死亡。《國際抗菌藥物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上曾有一篇科學論文〈新冠病毒:恐懼vs數據〉(SARS-CoV-2 : fear versus data)指出,新冠病毒的危險性被過分高估了,人們的恐懼可能會比實際的病毒還要危險。
10. 不管今天有沒有新冠病毒,勤洗手都是最有效的衛生措施。但是,在你身體健康且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戴口罩就根本與衛生或公衛無關,而是單純的沒事找事做了。長時間戴口罩會對你的身體產生很多不好的影響(註16),口罩本身也很容易變成微生物的巢穴。流行病學家安德魯・泰格內爾(Anders Tegnell)說:“病毒會聚集在口罩上,當你摘下口罩的時候,它們就跟著跑到你手上,然後進一步繼續傳播。”珍妮・哈里森醫生(Dr. Jenny Harries)也表示:“由於這些因素,人們戴上口罩反而可能會使自己陷入更大的風險。”
甚至,連牙醫也跳出來警告戴口罩對口腔健康的不利影響,他們已經看到了越來越多長時間戴口罩導致牙齒腐爛、牙周病或嚴重口臭的例子。
“我看到許多原本牙齦健康的人開始發炎,還有以前從未蛀牙的人突然間牙齒都蛀壞了...我們的患者大約有50%都受到了戴口罩的影響。”羅伯特・雷蒙迪醫生(Dr. Rob Ramondi)表示。
“人們戴口罩時會習慣用嘴巴而不是鼻子呼吸...用嘴巴呼吸會使口腔乾燥、唾液減少,而唾液恰好可以抵抗細菌與清潔牙齒...所以患者常常會進來告訴我們:‘哇,我的口氣好難聞,我需要洗牙一下。’(但是)等到你可以開始聞到口臭的時候,你要麼已經罹患牙周病,要麼舌頭上已經滿是細菌,牙齦疾病——或牙周病——最後會反過來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另一位牙醫馬克・斯克拉法尼(Marc Sclafani)說。
12. 政府應該取消當前針對公民所實施的所有限制和規範(如緊急狀態、封鎖、口罩令、社交距離),因為這些措施既愚蠢、專制又沒有醫學、衛生和公衛意義。要求健康的人戴上口罩沒有任何科學或醫學依據(註5)。麻醉師和重症護理師帕斯卡爾・薩克雷(Pascal Sacré)說:“在疫情都已經退燒的同時,仍然強迫每個人戴上口罩是一種科學與醫學上的失常。”迪狄埃・拉烏爾教授(Didier Raoult)也表示:
“就好比封鎖政策...戴口罩也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決策...”
呼吸道疾病專家麗莎・布羅索博士(Dr. Lisa Brosseau)和瑪格麗特・西澤瑪博士(Dr. Margaret Sietsema)亦指出:
“我們不認為沒有染疫的普通人有需要配戴常規布料或外科口罩,因為沒有科學證據顯示它們可以有效抵擋新冠病毒傳播...”
馬埃爾・勒莫內教授(Maël Lemoine)更直言不諱表示,要求人們戴上口罩的建議純粹是“政治考量,與科學毫無關聯。”
在一些亞洲國家,人們一年到頭都戴著口罩(像是為了應付空氣污染)。請問這些民眾習慣戴口罩的國家是否阻止了新冠疫情蔓延?更遑論是阻止每年都會出現的流感與其它呼吸道疾病?
答案當然是:沒有。另一方面,現在每年都有八百萬噸塑膠被排放入海洋,口罩和手套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對我們自己與動物的健康都是威脅。光是在義大利,哪怕只扔掉1%的口罩,也會造成每個月有一千萬個口罩被倒進海裡。而且呢,外科口罩需要四百五十年的時間才能分解!因此,我們奉勸政府:趕快停止這些荒唐的強制口罩令。
15. WHO需要一場來場全面的改革。WHO過去的成就有目共睹:天花接種計劃挽救了數百萬人的性命,全世界的菸草銷售量也在WHO的宣導下有了顯著減少。然而,WHO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近幾年來它的資金來源有80%都是企業(特別是製藥公司)與私人捐助者(尤其是知名基金會),並因此捅出不少醜聞:
- 因為製藥公司的壓力而蓄意誇大H1N1的危險性
- 堅持草甘膦安全無害,即使到處都有這款除草劑的受害者
- 對石油公司在非洲造成的污染視而不見
- 輕描淡寫從切爾諾貝利到福島的核災所可能對人類產生的危害,還有貧化鈾彈在伊拉克和巴爾幹地區留下的傷害。
- 儘管艾蒿已獲循證醫學認可,仍堅持不承認其對治療瘧疾的益處,好保護藥廠的利益。
當初H1N1流感爆發的時候,歐洲理事會議員大會(PACE)的衛生委員會主席沃達格博士(Dr. Wodarg)就曾批評正是因為製藥業對WHO科學家和官員的不當影響,才會讓“數百萬身體健康的人們在毫無必要的情況下接種實驗結果不盡理想的疫苗”,更不用說那個流感病毒的危害性相比起過往所有流感“都要小得多”(註20)。
他說得可謂一點也不錯,後來那款疫苗在一千五百人身上引發了猝睡症,其中80%還是兒童。
同時他也指責WHO在當時刻意渲染恐懼,讓人們對這場“虛假的疫情大流行”信以為真,幾乎稱得上是“本世紀最大的醫學騙局之一”。
事實上,WHO就是在製藥業的遊說下修改了定義疫情大流行的標準,好方便製藥公司向各國販售疫苗。在一份關於H1N1的疫情報告中,PACE點出了WHO(註20):
“存在大量浪費公帑、引起人們對健康危機的無端恐慌和焦慮的現象...定義疫情是否達到大流行等級的決策機制十分不透明,這引起了外人對製藥業是否會伸手干預重大決策的顧慮。必須說明的是,這種缺乏透明度和問責制的情況,將會導致人們對該公衛機構提出的建議失去信心。”
今天,歷史在同一批演員和同樣的煽動恐懼手法的精湛演技下再次重演。一位前WHO公共衛生部門主任曾經透露,當年H1N1出現的時候,WHO沒有一個人感到驚慌失措,他也不認識有任何人接種過疫苗,包括WHO前總幹事陳馮富珍(Dr. Margaret Chan)本人都不接種疫苗(註22)。儘管這位前公共衛生部主任自己是體制內的官員,但他和他的同事卻仍然不得參與總幹事與生產疫苗的製藥公司之間的會議,理由是“這是私人會議”...。
16. 務必要展開調查,追究某些WHO官員,特別是在國際場合上為封鎖政策豎起大拇指的那些人,畢竟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封鎖這種做法完全無濟於事,這是一個帶領全世界誤入歧途的謊言。WHO-中國的聯合代表團團長還曾在2020年2月25日誇讚北京當局的抗議表現可圈可點(註23)。他說,中國利用“老式”的方法取得了成功,甚至不忘強調“全世界都需要向中國好好學習”,是中國向世界各國示範了該如何防疫。他還說,要是他染上新冠病毒,他希望能在中國接受治療!就連稱讚中國“非常開放”且“非常透明”這種鬼話他都講得出來(註24)。
誰會相信這些鬼話呢?誰會相信他真的希望自己萬ㄧ染疫可以接受中國的治療?世界各國的防疫對策干你中國屁事,他又憑什麼一口咬定要想防疫ㄧ定只能訴諸“老方法”?
好笑的是,當有記者詢問他台灣在WHO中的地位以及WHO是否考慮允許台灣重新加入時,他先是假裝沒聽見,當被問到第二次後甚至直接關掉了視訊通話!(這段影片的觀看次數至今已超過八百萬次,註25)。也是他在2月底的時候公開表示:“目前我們認為真正有療藥的藥物只有瑞德西韋。”問題是實驗結果都還沒出來,他到底在供啥毀?
17. 我們必須停止盲目追隨WHO,因為它根本不是一個品格高尚的學者組織,也遠遠沒有我們所以為得那麼獨立公正。
特別是政府應該慎選為他們提供建議的專家,因為他們不少人都是製藥業的喉舌:
有位知名的傳染病學家就諷刺某個歐洲國家的專家們說:“他們的傳染病委員會裡有個傢伙收了藥廠九萬多歐元,其中有一萬六千多歐元是來自一家生產羥氯喹的藥廠。然而,正是這個委員會做出了封殺羥氯喹的決議,我在其中沒有看見任何利益迴避...他們的決議形同是在放任那些急需羥氯喹的病人自生自滅,如果某個成員跟藥廠有利益關係,他應該缺席會議、不得參加論辯或起草決議,但是委員會完全不在乎利益迴避的問題,也沒有檢驗出席者是否事宜參與投票,這是嚴重的違規行為。”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位前編輯還說:
“醫學界正被在製藥業收購,不只是實務診療,就連教學與研究層面也沒能躲過魔掌。這個國家的學術機構正在心甘情願地做起製藥業的有償代理人,實在很可恥。”(註28)
18. 政府不應該再盲目追隨疫情預測模型,這些模型根本跟現實世界一點也沾不上邊,它們不但多次誤導世人,甚至還變成了為沒有道理的封鎖政策辯護的藉口。
歐洲有一所與WHO關係密切的大學就常常會做這種模型預測:
- 預測瘋牛症會帶走五萬英國人的性命,最後只有一百七十七人死亡。
- 預測禽流感將導致兩億人死亡,最後只有兩百八十二人死亡。
- 預測H1N1恐將奪走六萬五千英國人的性命,最後只有四百五十七人死亡(註29)。
今天他們依然在使用漏洞百出的模型來對新冠疫情進行占星學般的預測;所以他們說英國會死五十萬人、美國會死兩百二十萬人、瑞典會死七萬人、法國會死三十至五十萬人!(註31)。
誰會相信這些瘋狂的數字?這就是為什麼迪狄埃・拉烏爾教授會諷刺這些模型是“現代占星學”。
約翰・阿什頓教授(John Ashton)也斥責這些宛如占星學的預測模型已經獲得了某種近乎宗教般的地位,可是學校裡那些為政府實施封鎖撐腰說話的人對他提出的質疑卻是完全置之不理(註32)。
讓・弗朗索瓦・圖桑教授(Jean-François Toussaint)同樣對封鎖政策頗有微詞:
“我們千萬要防止政府再次做出類似這樣的決定。尤其隨著疫情逐漸被工具化(instrumentalization),現在世界上有超過半數的人類被置於封鎖,結果這只是更加鞏固了專制政權,卻對真正預防重大疾病一點幫助也沒有。在法國,那個估計有六萬條人命因為封鎖政策而得救的預測模型完全是在胡說八道。”
還有那句深植人心的國際口號:“待在家裡,拯救人命”(stay home, save lives)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事實上封鎖政策反而是在害死更多人。
19. 必須反對強制接種疫苗以及所謂的疫苗護照,理由如下:
- 多此一舉,因為感染新冠病毒85%都是輕症,99%可以順利康復,對兒童和婦女的危險性也不是很大。此外,有很大一部分的族群實際上已經因為過去感染過季節性流感而獲得了交叉免疫(cross-immunity),因而不必擔心新冠病毒(註33)。
- 疫苗實驗都是在倉促間進行(註34),由於被要求加快進度,它們有的甚至沒有先經過動物實驗,這就意味著疫苗具有很難預料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貿然施打疫苗,很可能只會在未來帶來更多始料未及的隱患。
- 過去針對冠狀病毒進行的疫苗實驗的結果並不光彩(註34):2004年的一款為了治療SARS而開發的疫苗導致實驗動物產生了肝炎。另一款還處於實驗階段的疫苗則在動物身上造成了嚴重的肺部損傷,並留下了將來牠們面對病毒會更難招架得住的後遺症。幾十年前針對另一種冠狀病毒-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研發的疫苗最後反而弄巧成拙,增加了這種病毒在貓咪身上引起疾病的風險。還有其它許多不勝枚舉的動物實驗可以作為借鏡。
- 曾有一家製藥公司的負責人在H1N1流行期間對他的股東親口說過:“這款疫苗會成為公司重要的盈利來源。這對我們公司、我們的營業額和現金流而言都是一大利好。”(註27)。
- 2020年5月23日,一位歐洲國家的前衛生部長透露說:“每當出現像新冠疫情這樣的流行病,我們作為醫生看見的是死亡與痛苦...而有些人看見的卻是美元...如果你手上剛好有座昂貴的實驗室,現在是時候該來大賺一筆了。”(註35)
- 2020年6月16,傳染病學家克里斯蒂安・佩羅內(Christian Perronne)告訴《南方電視台》說:“我們根本不需要疫苗...這一切全部都是商業利益在作祟。”《連線》(Nexus)雜誌也在8月7日刊出了皮埃爾・凱夫醫生(Pierre Cave)的意見,他說:“法國的疫情已經告一個段落...身為一名醫生,我完全可以預見政府的反應:我們不僅必須拒絕這些疫苗,而且我們ㄧ定要嚴厲譴責這背後的商業利益以及放任這些疫苗生產的可恥犬儒主義。”
- 由於西方國家的倫理阻力,許多製藥公司(當然不能一巴掌拍死所有人)會選擇到發展中國家或貧窮國家進行藥物與疫苗的臨床實驗,甚至是在沒有具體告知詳情或未經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就拿當地人做白老鼠。
- 愛琳・希珀(Irene Schipper)曾在一份報告中揭露了這些無比令人髮指、目無法紀的惡行(註36);例如非洲有一位婦女莫名奇妙成為愛滋病毒的實驗對象,並因此罹患了愛滋病。這項臨床實驗受到了知名基金會和實驗室的資助。在有些國家,這類觸目驚心的臨床實驗甚至是在賄賂了政府當局的情況下進行的。
- AZ已經取得了與其生產的新冠疫苗相關的所有產品在未來的免責保護,以防止萬ㄧ它出產的疫苗在大多數簽約的國家/地方造成嚴重副作用時可以不用負責。換句話說,是國家而不是AZ要出錢賠償受害者,所以到頭來花的還是納稅人自己的錢!
下面要介紹兩件醜聞都是過去在疫情大流行期間被急忙趕鴨子上架,最後卻失敗得一塌糊塗的疫苗:
H1N1疫苗儘管只在極少數人身上進行過實驗,卻還是在2009年被當作安全可靠的疫苗推出上市。可是僅僅一年後,芬蘭和瑞典就開始注意到猝睡症和疫苗之間可能存在關聯。之後根據芬蘭那邊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四-十九歲的兒童和年輕人在接種疫苗後猝睡症發病的風險增加了十三倍,其中大部分會在接種後三個月裡發病,最遲也幾乎ㄧ定會在六個月以內出現狀況。
2013年,《英國醫學雜誌》也發表了一項研究證實在英國也能觀察到同樣的結果(註37)。總之,這款疫苗僅在歐洲就造成了一千五百人猝睡症發作,其中80%的受害者是兒童。也部分接種疫苗的NHS醫護人員產生了相同的症狀。
猝睡症是一種慢性且無法治癒的神經疾病,患者將會無法控制地入睡,他們會突然進入睡眠持續數分鐘,並且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與地點都可能會發作,這些患者同時也飽受猝倒症所苦(這是一種由強烈的情緒反應,如大笑、憤怒或驚嚇所引起的暫時性肌肉無力或無法動彈。這可能會導致他們的膝蓋脫力、無法正確咬字或在不經意間摔傷)。這種疾病還會損害精神功能與記憶力,甚至造成幻覺與精神疾病。代表許多受害者求償的律師彼得・托德(Peter Todd)告訴《星期日泰晤士報》說:
“我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案例。這種疫苗的受害者將會從此患上無法治癒的終身疾病,他們接下來ㄧ輩子都必須忍受大量的藥物治療。”
喬治・哈德菲爾德(Josh Hadfield,當時他只有八歲)是其中一位疫苗受害者,他必須不斷服用抗猝睡藥物,每年的開銷算一算至少都有一萬五千英鎊跑不掉,但不這麼做他根本沒辦法好好上學。
“你只要逗他笑,他的病立刻就會發作。他的記憶現在也不好了。我們大家都束手無策,他說他好希望自己從來沒有出生在世上。我真的好自責,為什麼當初要帶他去接種疫苗。”他的母親難過的說(註38)。
這家人打了七年的官司最後才終於勝訴,結果賠償他們的也不是製藥公司,而是政府(註38,39),所以到最後買單的其實還是納稅人!
2018年,亞洲也發生了登革熱疫苗謀財害命的醜聞(註40)。據檢察官佩西達・阿科斯塔(Persida Acosta)指出,這款疫苗總共導致了五百名兒童死亡,另有數千名兒童患病。
有些孩子在接種後發生了嚴重出血,不得不緊急進行輸血手術。可是大多數的家庭根本無法支付手術費用。歐文・埃爾弗醫生(Erwin Erfe)每個星期要為這些孩子進行二至三次屍檢,結果總是相同:“內出血,尤以大腦和肺部最為嚴重...還有器官腫脹。”
然而,這款疫苗卻被吹捧成全世界的一大勝利,它被形容成是世界首創,是二十年來投注一億五千萬歐元努力研究的心血結晶。可是學術界從一開始就對疫苗充滿了質疑,安東尼・丹斯醫生(Antonio Dans)試圖指出疫苗的初次臨床實驗曝露了很多不確定性。美國著名的疾病專家史考特・霍爾斯特德(Scott Halstead)甚至主動呼籲暫緩疫苗接種計劃。最後就連前衛生部長也被捲入這樁疫苗醜聞。“是人的貪念害死了這些孩子。”阿斯科塔說。
20. 必須立即停止所有瘋狂、獨裁且當然毫無公衛價值的緊急措施,因為悲劇每天都在上演:
- 英國的一位青少女選擇自殺,因為封鎖政策下的日子對她來說就像三百年一樣漫長(註41)。
- 法國的一位孕婦在臨盆的時候因為沒有辦法去醫院而難產(註42)
- 美國的一名青少年被一對要求他戴上口罩的夫婦毆打,導致下巴位移,不得不接受手術。
- 法國有位護師也因為類似的理由遇襲,一名公車司機甚至因此丟了性命。
- 根據卡羅爾・西科拉教授(Karol Sikora)的說法,僅僅在英國恐怕就有六萬名癌症患者因為無法得到適當的救治而死亡。
- 截至今年年底,據(樂施會)估計每天都有一萬兩千人死於與新冠疫情相關的封鎖政策所導致的飢荒。
-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全球總共因此失去了三億多個全職工作,其中尤以女性和年輕族群最受影響。
- 甚至連鳥類都成了這些措施的受害者,牠們常常會被口罩絆住、致死。
“這隻海鷗只能跌跌撞撞地走路,因為這可憐的小傢伙的兩條腿都被一次性口罩纏住了...很明顯,口罩已經纏住牠一段時間,所以牠的關節異常腫脹且十分疼痛,我擔心這隻海鷗可能還只是眾多口罩受害者的其中之一而已。”
一位皇家防止動物虐待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的員工在7月20日告訴《BBC》說,據估計這隻海鷗已經遭受了這種折磨整整一個星期! - 還應該指出的是,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悲劇最初的導火線就是封鎖政策:如果不是因為實施封鎖的關係,他本來不會丟掉飯碗,他會照常在5月25日那天去上班,這樣他也就不會因為執法過當而窒息身亡,後面的騷亂、縱火以及警民衝突也就不會發生,美國的亂局會被避免,喬治・佛洛伊德根本不必枉死。
21. 政府需要要讓一切立刻恢復正常(包括重新開放醫院服務、航空運輸、經濟、學校與大學),現在這種拿全球人民當人質的行為必須馬上結束,因為各位已經知道,也看到了證據,你們其實都是這場21世紀最大的醫學騙局的受害者。
卡爾・漢尼瀚教授曾鄭重表示,公眾的恐懼是毫無必要的,恰恰是人們的恐懼心理拖延了國家重新解封的速度。
卡里娜・賴斯醫生(Dr. Karina Reiss)和蘇查里特・巴克迪醫生(Dr. Sucharit Bakdi)在6月份的時候出版了一本新書,書名為《新冠病毒:一場虛驚?》(Corona, False Alarm?)。
奧利佛・夏爾利博士(Dr. Olivier Chailley)也寫了一本書《恐懼病毒:一個喪失理智的世界》(Le virus de la peur)。
蘇查里特・巴克迪教授也指責包括封鎖政策在內的各種措施都十分“荒謬、可笑且非常危險...這會對世界經濟造成難以想像的影響,這是一場自我毀滅與集體自殺。”
我們需要展開獨立的國際調查,好審判那些必須為此負上責任的人。
22. 我們謹告各位,為了讓你們繼續留在“羊群”裡面,有些人可能會想盡辦法抹黑我們,像是指責我們在散播陰謀論。不要聽信那些人,他們才是真正口是心非的人,因為這份報告所呈現給你們的無非是醫學事實、科學事實與鐵骨錚錚的證據。
23. 世界各地的許多科學家、傑出的醫學教授和專業人士都已經挺身而出揭發真相,現在是你們該清醒過來的時候了!
當你們選擇沉默,獨裁就會成為事實。
你們必須勇敢反對這一切。我們可以向你們保證,這些緊急措施沒有任何醫學、衛生或有益於公眾健康的意義,這裡面有的只是獨裁與瘋狂。
安德斯・泰格內爾博士(Anders Tegnell)說得好:“整個世界都因為新冠病毒陷入了歇斯底里的封鎖狀態,但這卻與我們過去所熟悉的對症疫情大流行的方法完全背道而馳。”
“毀滅這個世界的不會是作惡多端的人,而是冷眼旁觀、選擇保持沉默的人。”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