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自由:新冠疫情大流行下的另一個受害者

https://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01216-freedom-another-casualty-of-covid-19-pandemic


AFP  2020/12/16


___________________


據人權組織日前表示,各國政府為了對抗新冠疫情而採取的措施已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公民自由越來越遭到限縮的現象,而專制政權也試圖趁著這個機會來加強它們逐漸力不從心的社會控制。


示威抗議被取締、選舉被延遲、維權人士被以公衛緊急狀態的名義遭到更猛烈的鎮壓,而且種種這些舉措所造成的政治影響,恐怕並不會隨著將來疫情的結束而跟著消失。


在西非的幾內亞,政府以防疫為藉口禁止了所有示威活動直到將來解禁為止。位處中歐的匈牙利也已經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且會一直持續至今年2月。


尼日利亞先前爆發了反對各種人身限制的示威抗議,現在政府的鎮壓反擊已經造成了數人傷亡。玻利維亞把該國的大選推遲了幾個月。法國的公民在兩次封鎖隔離期間若想走出家門,都必須先填寫一份表格進行核准申請,兩次封鎖持續的時間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三個月。


根據瑞典的國際民主與選舉援助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and Electoral Assistance,IDEA)表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已有61%的國家為了應對新冠疫情而實施了“從民主和人權的角度來看,十分令人擔憂的措施。”


“這些措施有違民主標準,是因為它們與公衛威脅相比是更不相稱、非法、無限期且沒有必要的。”該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指出。


IDEA也表示,儘管這種令人不安的趨勢在民主國家中沒有那麼嚴重,但它們“仍然相當普遍”。


掩蓋對人權的侵犯

 

聯合國的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蜜雪兒・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日前也警告稱,雖然許多國家採取的暫時性措施有其正當性,“但其中還是出現了一些令人無法那麼樂觀的事態,有些國家的政府似乎企圖利用新冠疫情來掩飾對人權的侵犯。”


總部設於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在2020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聲稱,各國為應對疫情採取的緊急措施已經“明顯助長了對新聞和資訊自由的審查封鎖”,甚至是導致記者被拘留與入獄。


美國的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同樣注意到,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有八十個國家的民主和人權狀況已變得更加惡化。”


斯里蘭卡就是這種全球趨勢的一個典型例子,斯里蘭卡政府“大力推行充滿專制色彩的政策...並且加強了對獨立報導和不利言論的控制力度,現在任何出言批評或違反該國關於新冠疫情的官方方針的人都可以被依法逮捕。”


“我們可以看到這位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中不斷在設法鞏固自己的權力,”可倫坡當地的智庫-另類政策中心(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的資深研究人員巴瓦尼・豐塞卡(Bhavani Fonseka)告訴《法新社》說,同時他也批評了這個國家的“制衡力量正在持續流失”的情況。


中國是疫情最早傳出的地方,但現在情況已經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中國當局採取了極端的強制性措施,譬如在大範圍地區實施嚴格封城,還有透過無人機來進行大規模普篩與監視。


在埃及,維權人士指責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總統(Abdel Fattah al-Sisi)的獨裁政權趁勢關押了數千名反對者,疫情儼然成為了進一步打壓自由最好的藉口。


這場疫情“不過是給總統提供了一個再好不過的口實,讓他能頒佈充滿壓迫性的法案,這些法案要不是繼續加強既有的專政,就是給普羅大眾帶來了更多新的嚴格限制。”美國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與義大利ISPI智庫的研究人員哈夫薩・哈拉瓦(Hafsa Halawa)在一份聯合報告中表示說。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亦特別批評了西巴爾幹半島的前南斯拉夫國家採取的緊急措施。


據該組指出,這些國家的政府經常“頒佈極具針對性且強硬武斷的限制政策”,有時甚至是“利用這些手段來迫使批評者和反對派噤聲。”


永久緊急狀態


但是,自由其實並不是只有專制政權才會受到為難,同樣的情況實際上也已在民主國家發生,只不過不是以那麼公然的形式發生。


對於大多數的歐洲人而言,今年各國政府競相宣布實施的漫長封鎖實在是他們在此前從來不曾想像過總有一天會發生的局面。


根據歐洲議會在11月發表聲明表示,“只要是在緊急狀態下,執政者濫用權力的風險就在所難免。”而且這些濫用權力的行為甚至可能會在緊急狀態已經結束後依然生效,這意味著需要“妥當的議會與司法監督”,才能夠制衡這種風險。


義大利哲學家阿甘本(Giorgio Agamben)認為,“出於自願的永久緊急狀態——就算沒有在技術意義上被正式宣布——也早已成為當代國家,包括那些所謂的民主國家所心照不宣奉行的典範了。”


法國索邦大學的公法教授雷琳・方丹(Laureline Fontaine)更直言,法國政府為了對抗疫情而宣布的健康緊急狀態已幾乎與恐怖攻擊過後的緊急狀態沒有兩樣。


“我們得開始被迫習慣沒有自由的生活,”她說。


政治危機


即便有疫苗或因其它因素可以遏止疫情的傳播,疫情帶來的經濟後果仍可能會加劇社會上的不滿情緒,進而引發政府的更多限制。


在俄羅斯,毫不令人意外,疫情對已經停滯不前了數十年的經濟帶來了雪上加霜的打擊,現在人們對普京的執政的挫折感已經越來越強烈。


“疫情造成的傷害和混亂,所在後續引發的第二或第三重後果可能會十分巨大。”卡內基莫斯科研究所(Carnegie Moscow Center)的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Andrei Kolesnikov)和丹尼斯・沃爾科夫(Denis Volkov)在一份研究中指出。


大西洋理事會與ISPI也在其報告中指出,中東各國當局在對抗這場疫情時的不力表現和對專制的加強措施“都有可能會在最終擴大人民的不滿和憤怒。”


據它們表示,長此以往下來,新冠病毒危機“最後將從原本純粹的健康危機,化為一場徹底的經濟與政治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