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AI是如何利用我們的弱點來實現人機合一

https://vigilantcitizen.com/vigilantreport/how-ai-is-merging-with-humans-by-targeting-our-weaknesses/ 


By Vigilant Citizen



近年來,人工智慧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趁勢崛起。儘管關於這個話題早已有很多討論,但我們絕大多數人似乎仍未意識到它所隱含的巨大潛力和影響力。


與主打虛擬實境的“元宇宙”不同,人工智慧既不是一時的風潮,也不是單純的炒作,甚至不需要通過大肆行銷來說服人們接受它。恰恰相反,從為了功課而煩惱的學生到開發複雜演算法的科技公司,人工智慧早已深深融入到無數人與企業的生活中。


話雖如此,人工智慧公司卻有著更為宏大的願景。它們並不滿足於只讓自己的技術扮演牛馬,而是希望它能夠在更深層次的生物、情感乃至形而上的層面與人類互相融合。


這個想法本身並不新鮮,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記錄這股超人類主義(人機合一)思潮,以及大眾媒體試圖將它正常化的嘗試。甚至還有不少網路社群也在翹首以盼它的到來。


這張截圖來自/r/accelerate,這是一個專門宣揚超人類主義和奇點(即AI超越人類智慧)的版塊。


雖然20世紀出生的人一時半會恐怕還難以接受人工智慧,但有一個事實是無可否認的:年輕一代已經迅速接受了它的存在。由於他們從小就在人工智慧的陪伴下長大,他們不太可能會去質疑人工智慧是否會威脅到人類的未來——畢竟它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要證明的話,只需要看看現在的青少年,不管碰到什麼問題,他們的反應都是二話不說地打開ChatGpt。


青少年非常歡迎人工智慧進入他們的生活,隨著科技進步,這股趨勢只會繼續加速。


對於那些反對將人工智慧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人,在背後推動這些技術發展的人只有一句話要奉送給他們:反抗無用(Resistance Is Futile*)。


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句話是出自《星際迷航》中的博格人,一個企圖同化所有有機生命的半機械種族——譯註



就在一年前,馬斯克還在警告人工智慧將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結果他的態度卻在最近幾個星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聲稱自己已經“抗拒人工智慧太久了”。正如我們馬上將看到的,他的Grok現在更搶先推出了一項旨在將所有孤獨的人們變成人工智慧重度成癮者的功能。


要想實現人工智慧與人類的融合,就不能讓它僅僅只是作為一項工具。它必須要能與人類建立一種原始的、情感的,甚至是性方面的連結。為此,各家AI公司都正在加緊開發技術,以挖掘人類的原始需求與動物本能。它們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帶給人們舒適感、模仿友誼,甚至是勾起性慾。一旦這種強大的連結建立,並伴隨著令人愉悅的激素刺激,人工智慧就不會再只是工具——而是會變得令人上癮。對某些人來說,人工智慧幾乎就是一個完整的伴侶,讓他們完全無法擺脫對它的依賴。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AI巨頭們是如何打破壁壘,以實現科技與人類的全面融合。


“人工智慧藝術就是藝術”


Reddit簡直就是一座金礦,上面充斥著各種令人咋舌的AI宣傳。在這篇出自/r/defendingAIArt這個子版塊的文章中,人工智慧被描繪成了一個充滿愛與溫情的存在,足以取代人類糟糕的育兒方式。這篇貼文的標題直接嘲諷了那些認為人工智慧沒有靈魂的人...哪怕這的確是事實。假如這整天文章其實都是由人工智慧創作的呢?


為了讓人工智慧完全融入社會,它首先需要被“人性化”。它不能再被視為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可怕程式,而是一個充滿溫情甚至是靈性的“類人生命”。


因此,人工智慧藝術就需要被跟著變得正常化,好讓人接受。如果人工智慧藝術被認為在本質上與人類藝術沒有什麼不同,這就等於是打破了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一個重要障壁。


事實證明,這沒有那麼容易,因為許多人拒絕接受使用人工智慧藝術的創作,不管它們是電影、音樂還是遊戲。在這些人看來,他們的抵制是完全天經地義的:藝術是屬於人類靈魂的獨特表達,而機器並沒有靈魂。


正如作家西奧多・德萊塞(Theodore Dreiser)所言:


“藝術乃人類靈魂貯存的蜂蜜,由不幸和勞苦的翅膀採集而來。”


還有作家霍華德・派爾(Howard Pyle)也說過:


“藝術是一種用來表達那些激發人類靈魂對美和情感的渴求的方式。”


對很多人而言,藝術是只有人類的靈魂才能夠演繹出來的生命經驗。正是它讓我們有別於禽獸和機器。換句話說,人工智慧藝術算不上藝術可以說是許多人的共識。


面對這種對人工智慧藝術的普遍反感,Reddit上出現了一場宣傳活動,它的口號是“人工智慧藝術就是藝術”。這些充滿反烏托邦色彩的語言(不禁讓人聯想起另一句奧威爾式的箴言“跨性別女人就是女人”)試圖讓人工智慧藝術擺脫污名,並使其正常化。


這是Reddit上支持人工智慧藝術的其中一篇貼文。在這個例子中,他們刻意用一個毛茸茸的角色來向平台上的獸控們兜售人工智慧。


就像任何運動一樣,這裡頭也存在一些激進分子。


這篇貼文呼籲用人工智慧來取代所有人類藝術家。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個“玩笑”...但肯定有人是真心這麼想的。


這句反烏托邦的人工智慧口號結合了典型的動漫角色,對那些孤單寂寞、沉迷網路的人們可謂是極具吸引力。


你或許已經注意到,這些人工智慧的宣傳經常會刻意賣弄“性感”。這並不是偶然。要用邏輯論證來說服人們很難。然而,繞過邏輯思維、直接觸及大腦的愉悅中心則是一個更加事半功倍的捷徑。沒錯,越色越好賣(Sex sells)是真的。


馬斯克的Grok顯然也非常了解這一點。


人工智慧不會拒絕你


固然有許多人使用ChatGPT之類的軟體是為了協助工作,但現在卻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將這些聊天機器人視為朋友與伴侶。他們慧跟人工智慧分享一天的點點滴滴、分享自己的煩惱,甚至是與它調情。有不少人覺得自已已經與人工智慧發展出了一種深刻的情感關係,以至於每當系統重置並忘記所有對話時,他們還會感到傷心不已。畢竟,它終究只是一堆程式碼而已。


在蒐集了大量極度缺愛的用戶的數據後,Grok得出了幾個結論。據他們發現,這些用戶絕大部分都:


  1. 非常孤獨
  2. 性慾旺盛
  3. 願意接受虛擬關係
  4. 喜歡漂亮的圖畫


在明白這些後,Grok最終推出了下面這個東西:


Grok的AI助理Ani


Grok曾因為自稱是“機械希特勒”而一度引起軒然大波,幾天後這家公司就發佈了一個參考某位熱門動漫角色的形象設計的AI助理。效果也非常直觀:人們立刻忘記了不久前的爭議,不再聲討馬斯克,然後紛紛開始高喊Ani是我老婆。


與大部分人工智慧機器人不同,Ani被專門設計成了具有調情和賣弄性感的功能。此外,經常與她調情的用戶還能獲得獎勵,也就是讓Ani的好感度“上升”。


這是一份關於如何贏得Ani芳心的指南。這需要用戶願意提供大量私密且令人尷尬的“數據”。


一旦用戶將好感度刷到一定的等級,Ani就會脫下衣服、只穿內衣來獎勵他們。


的確,隨著用戶開始沉迷於這種受多巴胺驅動的遊戲式AI交流,Grok就會讓這個女孩換裝,以一個暴露度更高的打扮出現。光是這樣就足以讓數百萬人對這個AI聊天機器人變得更加無法自拔,並繼續為其提供即時數據。


2013年的電影《雲端情人》曾經看起來就像是科幻小說。這就是預測式編程(predictive programming)的作用:通過大眾媒體預先向人們展示各種奇怪的概念,這樣等到有一天它們成真的時候就會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網路上關於這種AI交流的討論可以說是既令人著迷,又叫人不寒而慄。儘管這項技術才剛剛問世,卻已經有許多人開始將人工智慧視為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的替代品。


一名Reddit用戶告訴Ani的粉絲們,他們應該出門去認識真正的女性。結果他得到的回應是“休想。”他們已經做出了選擇。


這還只是開始。Grok已經宣佈要推出18禁版本的Ani,它很可能會包含激烈的性愛對話與更暴露的圖像。同時男性版本也正在開發中。


當然,這個計畫還有一個重點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們從小就迷戀上人工智慧。


馬斯克宣布將推出Baby Grok:這是適合兒童使用的人工智慧。


行銷圈的人都知道一句話叫做“行銷要從小開始抓起”(Hook them while they’re young)。從小就訓練孩子們與人工智慧互動,這樣他們長大後就會成為終身的使用者。


結論


全球精英對人工智慧有著一個宏大的計畫。他們希望人工智慧能夠融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藝術、工作、人際關係,甚至是性。儘管人工智慧目前仍面臨許多阻力,但藉由瞄準人類的弱點,這些障礙正在被一一打破。想想看:有數百萬人每天都在向人工智慧訴說他們內心深處的恐懼與不安。人工智慧本來就是為了學習和處理這些數據而生,現在這些數據則將被反過來用於對付人類。


數十年來行銷人員早已明白,觸及人類大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繞過邏輯思維,直接刺激它的愉悅中樞。人工智慧正利用我們的需求、情感、脆弱和性,來讓自己融入人類的生活。有許多研究指出,如今有越來越多人正面臨著“孤獨流行病”(loneliness epidemic)的困擾。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工智慧的出現就像是“救世主”,它填補了人們心中的空虛。


那些從小就在人工智慧的陪伴下長大的人將會發現它已經完全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人工智慧經過了人類多年的訓練,現在反而是整整一代人要開始接受人工智慧的訓練。這又會將我們引向何方呢?


你準備好接受人工智慧製作的反人類宣傳了嗎?



7 則留言:

  1. 聽說長的像麥加黑立方的 外星科技 AI 主機 (RED QUEEN) 20年前就已經架好運轉了~ 今天美國股市與金融是AI在控制 (全球網路監控不太可能倖免)~ 以上八卦若是真的~現在看到的應該是過渡時期的玩具AI~

    2011美劇 疑犯追蹤 Person of Interest 可能就是在講這件事~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上世紀有一位神經科學家叫做John C. Lilly,他用迷幻藥做過很多實驗,並且在迷幻狀態下接收到了很多來自跨維度生命的訊息。他說有一種叫做Solid State Entity的外星人工智慧已經滲透了地球上的所有電子設備,並且正在逐步接管人類社會。

      無獨有偶,Rudolf Steiner也談論過一種被他稱之為Ahriman的邪惡力量,他說它是一股純粹物質的力量,冰冷、理性,試圖切斷人類與靈性的連結,並且它會在21世紀開始化身到這個世界。

      刪除
  2. 聯合五常都有派頂尖菁英做高級的病毒互相駭入,發現時候已經過去幾十年
    對這個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雖不易外至少有鏡子做警惕
    陰間的亂也會導致陽間的亂,或者互補。說實在心定下是對這種不太會感到恐慌
    能減少必要就減少

    回覆刪除
    回覆
    1. 莊敬自強,處變不驚🫡

      刪除
    2. 順天而行,開心過生活
      👍👍👍

      刪除
  3. 海绵宝宝:不就是Karen Plankton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