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秘密入侵(1)踏入心靈研究的世界


第一部分

超機密任務


• • •


本書要娓娓道來的這一系列奇怪的故事,最初都要從我開始參與心靈研究說起,那是在1971年,也就是我三十七歲的時候。如果當初我沒有自願答應成為心靈研究實驗室的研究對象,或許我會擁有一個更加平凡卻恬靜的人生吧。


這些實驗有高潮也有低谷,有成功也有失敗,也讓人得以有機會結識許多最優秀的人才。但當一個人踏入心靈研究的世界時,迎接他的實際上卻是一個相當狹窄的圈子,裡面充滿了壓力、陰謀、混亂、恐懼、憂慮、內鬨,以及一堆白痴。


此外,心靈研究的實驗對象(白老鼠)更是只被當成負責產生心靈反應的牛馬使喚。他們最好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要想,什麼都不假設——因為了解、思考、假設這些通通是研究人員的工作。


這就像測試電腦晶片,以確認它是否能像預期的一樣跑起來。如果晶片的運作不如預期,它就會被扔進其它同樣失敗的晶片堆中。因此,實驗對象在實驗室中的保質期通常不會超過三個月,而在這段期間裡,他們必須接受無休無止的重複實驗。如此反覆下來的後果之一是,實驗對象通常會無聊到幾乎抓狂。


在心靈研究中,無聊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因為當一塊晶片感到無聊時,就會進入漠然或麻木的狀態,其身上的精密電路就無法順利啟動。這些事情我幾乎都早就知道了,主要是因為我本來就對心靈研究很感興趣,並為此進行過大量的閱讀與研究。所以,我完全沒有想到,分配到我身上的三個月最後竟然會變成整整十九年。


這倒不是因為超心理學當時正烏雲罩頂。那時幾乎所有人都還不知道,美國情報部門實際上非常擔心蘇聯的“超能力戰爭研究”可能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情報部門是非常重要的參與者,由於蘇聯的心靈研究威脅,他們現在需要的是比標準的超心理學研究更有效率的方式。由於這些複雜的情況,我不得不為此多付出好幾年的光陰。


但這也意味著我被拖入了一個時常顯得愚蠢的保密世界,這裡有永無止盡的安全檢查,搞得人人疑神疑鬼、宛如科幻作品般的場景、各種情報陰謀,陰森得就像下水道一樣,以及非常嚴肅的軍事和政治後果。我在那段歲月裡經歷了各種跌宕起伏——捲入過超過數百種複雜的情況、環境和事件——本書所要講述的僅僅是其中之一,卻也是最凶險、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個。


為了方便理解後面的故事,這裡有必要簡要介紹一下整個背景。


1972年末,CIA資助了史丹佛大學研究所(SRI)的一個小型實驗計畫。該計畫是由物理學家H.E・普索夫博士(Dr. H.E. Puthoff)負責領導,而我也受邀前往加州參與實驗。這個小計畫的目標是要尋找是否存在可以隨意重現的ESP(超感官知覺)現象。這類型的實驗是過往的超心理學研究所缺乏的,但我過去曾在這方面取得一些成功。


這個計畫被給予了八個月的時間。於是,每天又要進行數百項實驗的日常生活又開始了。這些實驗的內容有好玩的也有乏味的,但最終仍只剩下厭倦,讓人完全不想再面對新的一天。


1973年4月初,為了從日復一日的無聊實驗(這會導致ESP能力陷入麻木)中解脫,我提議何不乾脆來嘗試些遙遠的目標,做些可以重新產生冒險、興奮和享受感的事情。木星確實是一個遙遠的目標。NASA在不久前向這顆行星發射了先鋒10號和11號太空船,它們傳送回來的資訊會被進行分析。先鋒10號預計將從1973年9月開始傳送資訊。


作為“目標”的木星與房間裡的其它普通目標物之間唯一真正的區別,就在於它與地球的距離是如此遙遠。但對我來說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嘗試運用ESP去觀測一顆行星,也就是將它變成一種遙視,這聽起來實在很令人激動。木星顯然比隔壁的房間還要遙遠得多——所以它可能會帶來一種在太空中“旅行”的快感。不過還有一個問題。那些思維守舊的人往往不喜歡太過新奇的實驗。這些人在想事情的時候往往不知變通,所以他們對這種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實驗很是反感。


他們通常會先大聲斥責這樣的實驗(以及所有參與的人),如果這還不夠的話,他們就會接著表示這種實驗根本是異想天開,完全不配登上科學的大雅之堂。難道用心靈能力飛往木星還不夠可笑嗎?


不客氣地說,我的SRI同事們都不想被逐出科學殿堂。但我實在無法再忍受了,因為我已經徹底厭倦這些無聊的日子。


所以,我有兩個選擇:


  1. 被逐出科學殿堂
  2. 任由無聊磨平我的ESP能力


當我明確表示“老子要退出了,你們把沒花完的預算退還給客戶吧”後,就再沒有人反對這項木星“觀測”實驗了。


無論如何,我覺得看看我在1973年4月透過遙視獲得的見聞,是否會符合NASA的太空船將從9月開始回報的數據,這一定會很有意思。


這個想法最令人興奮的地方莫過於,我可以搶在NASA的太空船之前從心靈上飛抵木星。如果真的能做到的話,這也可以算是心靈能力贏了一局。實驗室在星期六的非工作日私下進行的。但它仍受到非常嚴格的規章約束。在那時,這種超長距離(VLD)實驗還沒有被認可作為一種正式的實驗。


但遙視觀察的報告內容需要被記錄下來,這樣才能確定它確實先於NASA太空船抵達了木星。


因此,在實驗結束時,原始報告的副本被廣泛發送給了矽谷地區的許多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包括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ies)的兩名科學家。當然,有些科學家認為這整個主意實在太離譜了,但這麼想的人其實比想像中要少。


為了確認這項實驗的成功與否,遙視觀察的報告內容必須包含一些關於這顆巨大行星的過去不為人知的資訊——以避免被認為只是事先讀了很多書。


至於原始報告本身,我們最終獲得了一張草圖和兩頁半的口述觀察紀錄。


這份報告包含了十三項發現,它們都是過去的科學界所不知道、後來卻被科學數據分析所證實的。


以下就是報告中的發現,並附有它們獲得證實的日期。


  1. 氫地函的存在:1973年9月證實,1975年再次確認。
  2. 風暴、烈風:1976年證實其規模與強度。
  3. 類似龍捲風的現象:1976年證實其為強烈的氣旋。
  4. 高紅外線讀數:1974年證實。
  5. 逆溫現象:1975年證實。
  6. 雲的顏色和形狀:1979年證實。
  7. 橘色的主體顏色:1979年證實。
  8. 大氣中的水/冰晶:1975年證實。
  9. 反射無線電的晶體:1975年證實。
  10. 磁場和電磁極光(“彩虹”):1975年證實。
  11. 大氣層內的行星環:1979年證實,並確認其存在於結晶化的大氣層內部。
  12. 液體成分:1973年證實,1976年確認為液態氫。
  13. 山脈與固體核心:仍未證實,但從1991年以來就一直有這方面的猜測。


到了1975年,也就是本書所敘述的故事開始的那一年,這十三項發現中已經有六個獲得了證實。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它在1979年被發現之前,大多數科學家都斷然否定了木星環存在的可能性,但這份1973年的原始報告已經提到了它。就在最近,其它更細緻的木星環的存在也獲得了證明。


對我來說,木星實驗可以說是一掃了我長久以來的鬱悶,這有很多原因。


  • 首先,前往那裡旅行和觀光本身就是很棒的體驗。這是一種深刻的美學衝擊,即使時隔多年依然令人回味無窮。
  • 其次,隨著1973年9月這些發現慢慢被科學數據所證實,流言蜚語也逐漸從本來的嘲笑變成了嘖嘖稱奇。許多名人開始過來SRI吃午餐,以便了解更多細節。
  • 再者,CIA當然也對發展心靈間諜的可能性很感興趣。儘管行星實驗並未在預算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但現在看來,SRI的研究計畫確實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木星觀察實驗也受到了不少討論,當然不是科學期刊,而是各色各樣的人,他們看待科學的方式就像是科學在傳統上看待超心理學的方式一樣。


我想再提到可能會被忽略的一點,而它也確實經常在許多通靈主張和表演中被忘記。這一點就是正反饋循環(positive feedback loops),它的意思其實並不難懂。


它的含義基本上就是一個字:確證——無論以什麼形式。


當一位“靈媒”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堆後,人們就需要四處尋找證據來確證他說的話究竟是否屬實。儘管木星實驗的距離非常遙遠,可是它卻完全符合正反饋循環的要求。


反饋在這裡是通過NASA太空船傳回地球的資訊來完成的。事實證明,在所有對星際間諜的可能性感興趣的人中,有一個非常秘密的組織,甚至連最深層的黑色計畫都不足以形容它,而應該說它是一個完全隱形的計畫。


我在1975年初遇見的就是這個組織,不管它到底叫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