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霍普預見了一個受命運眷顧的孩子將會出生在海外,並且統治所有自由人與奴隸,
他甚至早在《美國獨立宣言》正式簽署的四十年前就已經預言了這一天的到來。他以卡巴拉密語的形式寫下了這位愛國者領袖的名字,以及他一生將會橫跨的漫長歲月。
...預言甚至還提到了亞伯拉罕・林肯、本傑明・哈里森,
與這個國家在新世紀會取得的輝煌成就...因此,我們可以從霍普的預言中一窺美國所命中注定要實現的天命。
• • •
就在喬治・華盛頓出生的那一年,一位愛丁堡城堡的總督寫下了一個預言,它聲稱一個出生在海外的嬰兒將會帶領殖民地走向自由;這個預言甚至早在《美國獨立宣言》正式簽署的四十年前就已經看見了這一天的到來。
在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圖書館裡收藏著一本奇怪的小書,書名叫《為自我防衛技巧申辯》(Vindication of the True Art of Self Defense)。這是一本出版於1724年的關於擊劍與決鬥的作品,作者是威廉・霍普爵士(William Hope),他是愛丁堡城堡的副總督。這本書的扉頁上雕飾著一枚皇家劍士學會(Royal Society of Swordsmen)的會徽;底下有一行字:“威廉・霍普爵士的私人藏書”。這本書從1879年開始就成為了國會圖書館的藏書。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並無任何出奇之處,但威廉・霍普卻偏偏在書中的幾處空白襯頁寫下了關於美國未來的驚人預言,而且這本書是在獨立戰爭打響的四十四年前撰寫、簽名並註明日期的。
彼時北美的十三個殖民地都還未有任何想要獨立的念頭。喬治・華盛頓還只是維吉尼亞州的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獨立宣言》的五十六位簽署者中有二十人還是稚嫩的孩子,有十八人甚至尚未出生。
有關於威廉・霍普其人的記載並不多;但是從他的預言可以看出這個人對占星學頗有一番心得,那些令人一頭霧水的預言詩應該就是源自於他對天象的解讀。霍普也在預言中使用了卡巴拉密語來隱晦地暗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下面就是威廉・霍普的預言內容:
“占星家說他前途無量
天上的星辰賜他好運
你的命運近在眼前,亞美利加
我從星空中預卜未來。
一分十四,十二為一
十六分半,各有其名
四、八、七、六,再加十
此乃四位志士的命數。”
根據這段文字透露的端倪,預言涵蓋的時間應該是從1732年一直到1901年。霍普從我國的這段歷史中選擇了四個人,他在預言中用數字,也就是他們四人各活了多少歲的總和來代指他們。“四、八、七、六,再加十”,前面會得到數字25,然後再加上十,在密碼學中就會變成250。喬治・華盛頓享年68歲,亞伯拉罕・林肯享年56歲、本傑明・哈里森享年68歲、威廉・麥金利享年58歲。四個人加起來的總和剛好為250歲。
接下來的十二行詩文主要是在描述華盛頓與美洲殖民地為了追求獨立而奮戰的過程。
“那一天,生在大洋彼岸的赤子
受命運眷顧之人,注定要統治
世間的奴隸與自由人。”
這個預言是在1732年被寫下,喬治・華盛頓就是在同一年出生在大洋彼岸的維吉尼亞州。
文中提到了奴隸與自由人,這是在暗示奴隸制即使到華盛頓長大成人後也不會從維吉尼亞州消失。
“四成雙,命定之日
當受盡奴役的膝蓋挺直
就是自由伸張之時。”
四成雙的意思就是44,再將它加上1732年這個年份,我們就可以得到1776年,即《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那一年。
“十前有六,烈士之名
不朽偉業,永傳千古
四成雙,命定之日。”
喬治這個名字有六個字母,華盛頓有十個字母。依據前後文來解讀這組卡巴拉密碼,預言中提到的那個人是誰便昭然若揭了。
“世人向他投以無盡的敬愛與信任
試圖捕捉耀眼烈日散發出的真理之光!
死亡之門即將扣響,等著他的世紀跨越,
他的星辰為眾人的命運指明了方向。”
這段文字不僅僅包含了熱情的溢美,同時也是極具先見之明的預言。華盛頓逝世於1799年12月14日,此時距離世紀之交只剩下十四天。
“自由捲軸上的名字漸漸褪色,
修建兩座墳墓,立起他的豐碑...”
自由的捲軸指的是《獨立宣言》,由於上面的簽名已經逐漸褪色,現在它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在黃色玻璃紙下。喬治・華盛頓的遺體被安葬在兩座墳墓裡面;他高貴的墓碑−華盛頓紀念碑高達五百五十五英尺,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先烈紀念碑。
“十的六次,歲月不留人
那是大自然可貴的扶助,漫漫、審慎的指引。”
把十的六次,也就是六十加上華盛頓去世的年份就會得到1859年,約翰・布朗(John Brown)正是在這一年突襲哈珀斯渡口(Harper's Ferry),並在最終被以煽動奴隸起義罪判處絞刑,後來衝突愈演愈烈,終於導致決定是否人人皆能享有自由的南北戰爭全面爆發。
“七前有七,英雄之子
當火星將木星擊倒,留下他壯志未酬
被殘酷的命運刺穿,儘管它並非利劍;
沒有一句道別,他就告別了人生的陰暗舞台
光芒四射的亮星,一半被火星的紅雲遮掩
高貴的品德,既是最崇高的斗篷,也是最相襯的裹屍布。”
亞伯拉罕這個名字有七個字母,林肯也有七個字母。他確實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之子”,先後在1860年和1864年當選與連任總統,最後在1865年4月14日遇刺身亡。他的確留下了未竟之志,因為要一直等到同年年底,奴隸制才會正式被憲法修正案廢除,同時內戰也要直到1866年8月20日才終於結束。
更不得了的是“人生的陰暗舞台”這句話,因為林肯正是在福特戲院看戲時遭到刺殺;儘管他在被刺客的子彈擊中後仍然頑強堅持了數小時,卻已沒有力氣再說出任何一句話。
接下來的兩行詩文談到了本傑明・哈里森總統:
“爾後是八前有八的後生晚輩
輝煌從未黯淡,學城日新月異。”
本傑明這個名字有八個字母,哈里森也有八個字母。他已經是下一個世代的人了,他執政的時間是1889−1893年。1893年的芝加哥萬國博覽會可以說是他執政期間最輝煌的時刻。美國人在他們獨立後的頭一個世紀中在發明、運輸、農業、藝術、科學和農業等無數領域開創的進步,無不在博覽會上大放異彩,這也許就是預言所說的“學城日新月異”。哈里森的政府也從未因為任何戰爭或官員醜聞而丟臉過。
“繼而是六前有六
光輝燦爛的統治者,仁慈、偉大且英明。
六有四,一顆閃耀的星星從他的途中劃過;
六有四成雙,使他從初生之犢到出人頭地。”
雖然詩文對麥金利總統的描述幾乎一字不差,但這似乎是唯一一個數字與名字並不吻合的例子。然而,根據有人研究,他的姓氏在最原始的拼法中其實是可以被拆開來的,也就是拆開成Will−Mc Kinley,意思是“金利之子,威爾”。這麼一來,這個名字就確實是六前有六了。六有四,即二十四,這說中了麥金萊是第二十四任總統。麥金萊當選州長的時候是四十八歲,這就是六有四成雙,這是他終於“出人頭地”的時刻。預言對麥金萊的第二任期或他遇刺的事情隻字未提,不過它仍正確預見了五十八歲就是他的大限之時。
下面這段四行詩是預言的結尾:
“真理的預言必將成真
時間的深淵,迎接十九世紀的來臨!
所有行星、恆星、十二宮與星宿
莫不證明了威廉・霍普是多麼有先見之明。”
在詩文的後面有一行備註寫著這個預言是“完筆於1732年的倫敦康希爾(Cornhill)”。在那一頁的底下還有後來霍普家族的某個人留下的對威廉・霍普爵士的幾行悼詞:
“寫下這些詩文的人
再也無法為我執筆,
唯詞藻永流芳,心跳恆常在。
這受慈愛捶鍊的靈魂,因悲天憫人而盡瘁,
總算找到年輕時所苦尋的真理,這是上帝美妙的意外。”
——詹姆斯・霍普(James Hope)
一如既往,總是有人竭力想要證明霍普的預言純屬捏造;但顯然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任何人能夠徹底駁斥這些預言。這幾乎是批評家的老毛病,他們總是堅持預知未來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出現了任何似乎真有那麼一回事的預言,他們就會一口咬定那是騙人的謊言。
這本書躺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裡已經超過六十載。書中關於哈里森以及麥金萊的預言,都準確說中了它在被收藏進國會圖書館後所發生的各種事件。
筆者本人擁有這個總計兩頁的預言的副本;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它們的準確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我們可以從霍普的預言中一窺美國所命中注定要實現的天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